反正一百万两银子都投了,难道还差三百万两?
五年的回本,变成十年的回本,换个角度想,十年之后,每年都是稳定的收益不是。
只不过各家都被迫卖血。
听说周家为了保住自己的股份,连埋在地底下,周家老祖给子孙留的救命家底都给掏了出来,就算如此,股份仍然跌了不少。
军队的两成是约定死的。
自己的半成是为军官们持有,商人们也动不了。
薛家只剩下半股。
张家和李家同样只剩下半股,最大的是周家,也只剩下一成。
其实根子还是灾民身上。
灾民原本是不值钱的,给口饭吃就能干活。
不过自己当初用奴隶创造不了价值,算了笔帐说服了几家,那时候才二十几万两银子的股本,大家的收益还比较好分。
现在光牧民就有了两万多户,更不提占股的大户。
“僧多粥少”。
原来制定的规矩,很多人就不满了。
灾民凭什么分这么多。
按照王信制定的章程,灾民通过二十年来还清贷款,等於变相削减了商人们的利益。
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王信思索片刻,选择相信汤平。
“我走之后,有三件事需要你盯著。”
汤平不再是当年憨厚的义乌矿工,性格依然耿直,但是並不傻。
確定將军不留下,也不打算带上自己,汤平没有纠结。
“將军儘管交代。”
王信表情舒缓,內心满意,汤平的確对自己忠心耿耿。
可光这样不够,还需要能做事。
“牧民与商行之间的契约不能变,你负责关外,这件事一定不能变,关乎大同西军的根基。”
汤平在王信身边多年,虽然无法理解商道,但是也听过许多將军说的理论。
既然將军如此肯定,汤平毫不怀疑,肯定道:“將军放心,只要我在,这件事就变不了。”
王信露出笑意,深信不疑。
“军队禁止经商,除了军事,不得插手別的事。”
汤平依然点了点头,仿佛不知道其中的利益。
万物都可以关乎军事,只要找理由,何愁找不到。
所以人才是关键。
因人成事。
很多事情就是需要这个人才来办成,换个人就办不成了。
论忠心的话,有些人不下於汤平。
或者性格不符,或者背景不如汤平。
无论汤平有没有向周家发脾气,改变不了汤平是周家的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