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是办法。
薛蝌忍不住看了眼赵雍,怀疑赵雍在將军面前给张灿上眼药。
当初还未成立大同西军之前,因为张文锦之事,张灿屡次当眾质疑赵雍,闹得极其不开心,幸亏后来將军回来,才压住了两人的不和。
“去传令。”
王信吩咐道:“告诉张灿我说的,若是胆敢坐视天成军被攻不救,定饶不了你,必军法从事。”
“喏。”
身边的传令兵很快出去两人,
眾人闻言感到可惜。
大同现在主要有三支军事力量,谁都想独吞大同,那么友军死在敌人手里当然是好事情。
王信知道眾人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
环境决定人。
无论是永兴军,或者是天成军,又或者別人,谁不想过更好的日子。
好日子建立在什么之上,谁又会在意呢。
有大局观的人並不是那么多,所以王信比较看好严中正。
留下严中正。
王信和严中正边走边说。
“虽然难免有些瑕疵,但是我敢说我们大同西军的气氛依然是好的,不敢说整个大周数一数二,至少也在前茅。”
“將军自谦了些许。”
严中正人如其名。
走路正,做事也正,说话也正了起来。
不过这些变化主要是在大同西军后发生的,以前在京营的时候,严中正是沉默寡言的性子。
身为聪明人,严中正知道自己的变化原因,非常的坚定,“属下认为我们大同西军,
在整个大周就是数一数二。”
王信没有大意。
他明白低人权优势的道理。
为什么穷山恶水出精兵?这就是低人权优势。
不是日子过得好,思想先进,人人有书读等等,那就一定会有强大的军队,相反,更可能因为高人权,军队战斗力却拉跨了下来。
至於建立思想上的军队。
王信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本事,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办到的。
现在的大同西军,是一支不欺负百姓,军纪严明的军队而已,並没有崇高的思想,哪怕自己说过不少。
大道理並不是讲出来的。
犹如后世企业各个搞所谓的企业愿景等等,实质上没人在乎。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也是如此,个人有个人的难处,心中有大局观,起码不会走错路,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点,说再多也无用的。”
有天赋的孩子,什么都不管依然是学霸。
不是读书的料,就是补破了天,依然是学渣,逼得太过分,只会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