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之所以能在历史上轻易的征服大漠和东北,除了商业上的利益,主要是因为大清。
大清的主导下。
别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人口暴增,唯独大漠和东北的人口在骤减。
东北的潜力远高于大漠。
可大清对东北的限制也是最严苛的,整个东北都没有多少人口,所以才给了俄国捡便宜的机会。
反观如今。
王信皱着眉头说道:“努尔干的人口虽然不多,却也是不少,天寒地冻,人极为兼任,而外人却无法轻易立足,没有地利;又有东平郡王和辽东都司如此复杂的局势,可以看成没有人和,这些年里,不光内地遭灾,努尔干遭灾更为严重,所以也没有天和。”
众人仔细听王信的分析,时不时点头。
王信叹道:“天时地利人和皆无,所以大同那边的模式无法照搬。”
众人无言。
良久。
曾直苦笑一声,感慨道:“难道任由辽东局势糜烂不成?”
“除非集全国之力。”
王信认真道。
商业追求利益,大漠疲软,加上自己学西班牙人,用了些许不光彩的计谋,所以才能根据当地特色,推出了现在的大同模式。
但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利益的。
俄国东扩没有地理阻碍。
反观内地,北边是蒙古高原,东北是外兴安岭,水路交通都不便,不像俄国,可以沿着河流往东而行。
加上内地的种植和织造业发达,大大降低了对皮毛贸易的需求。
至于东北。
东北比大漠要难征服。
那么利益与得失算计下,明显要亏本的情况,那么只有集中政治和资源,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力来主导,才能推动开来。
比较松散的地方大户,不可能发起如此高效的模式。
比如谁来当头?
而且是说一不二,掌握实际大权的头。
没有大户甘愿让出去的,他们连现在的皇帝都不愿意接受。
历史已经证明。
如地方乡绅大户们主导的南明。
曾直听出了王信的话音,越发的失望。
“想不到偌大的大周,竟拿不出可以解决辽东的方法。”
张云承感慨。
王信没有说话。
以前趁着中国内乱,偷偷占据东北的高句丽,大一统的隋朝在此地栽了跟头,后来还是大唐集全国之力,数次征伐才彻底拿下。
已经消亡的大明,自身还没有大周的皇权斗争,也没有大周实封的异姓王这些因素,结局一样栽了跟头。
虽然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努尔哈赤这个人。
可王信很确定,努尔干的问题不会小。
虽然不敢肯定辽东未来的局势,可哪怕被大周平息,也绝对不简单,要耗费不少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