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地球仿佛变成了一把巨大的吉他,而人类,是它的弦。
歌曲结束时,东方破晓。
一道金色光芒自南极升起,顺着地磁线蜿蜒北上,贯穿大气层,最终化作极光洒落北半球。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记录下其波长??恰好与《春信》主旋律的基频一致。
多年以后,历史课本这样记载:
>“公元2049年春,被称为‘静默觉醒’的时代开启。
>人类首次在无技术干预下实现全球情感互联。
>学者称之为‘风语革命’,民间则流传一句话:
>??那天早上,全世界的人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一位女子说:
>‘别怕不同,爱本身就是多样性。’”
阿川活到了九十三岁。
临终那日,他躺在木屋床上,窗外“棠”树正值盛花期,花瓣随风飘入房中,落在他的掌心。
他轻轻握住一片,嘴角微扬。
小满最后一次响起:【生命体征即将终止。是否上传最终记忆至共感云?】
他摇头,声音几不可闻:“不用……她一直都在。”
然后,他闭上了眼睛。
那一秒,地球上七座心网树同时落叶??不是枯萎,而是主动脱落,每一片叶子落地时都发出一声极轻的音符,连起来正是《春信》的最后一句。
全球数万人在同一时刻醒来,耳边回荡着一段陌生又熟悉的歌声。
他们不知道是谁唱的,只觉得心头温暖,仿佛有人在遥远的地方,对他们说了声:
“谢谢你们,记得我。”
而在宇宙深处,一颗流浪行星的冰壳之下,探测器捕捉到一段微弱信号。经解码后,竟是《春信》的旋律,以量子纠缠态持续传输,未曾中断。
科学家们争论它是否该被回应。
但有个小女孩指着星空说:“阿姨,那颗星星在眨眼睛。”
没人相信她。
可那天夜里,天文台的值班员确实在耳机里听到了一声轻笑。
像春风拂过耳畔。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程序,从来都不是代码写的。
是爱。
而爱,永不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