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来到尚书省时,已经有人在门口等候了,直接要把他往蔡京那边引。
黎风也在盘算,反正就是言官又要砍脑袋,这还没到崇寧元年呢,已经快要上二百了。
只不过因为赵佶赐了出身,这才没有闹出来什么事端。
而蔡京坐在那里,说话的时候也颇不客气。
“小子虽然构思巧妙,然而这当中就有人来詆毁你在青苗钱里加上五百文的保险钱,说你史无前例的害民贼。”
“蔡翁以为何如啊?”
“自然是腐儒之见,言官中在地方实务者少,居於台諫者多。”
蔡京以前没少当过地方官,甚至去过西川的成都府。
当然了,他要搞惠民的政策,那是为了捞钱,俗称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可不是他真有爱民之心,就他以前在知开封府时乾的勾当,就已经很遭人唾骂了。
“他们大概也如司马温公那般不识数。”
嗯,这个笑话,蔡京已经从赵佶那里私下听到了。
敢这么调侃司马光的,也就是黎风这样的。
他后世来的,自然对司马光不太感冒。
“既如此,你也要考虑如何应对。”
“行青苗法,以青苗钱助农,本是善政。若是有银行审批,订立合同,这钱从银行出来,其中一半来自朝廷和官家的內帑,蔡翁可知此事?”
“確实如此,老夫也看了你的上奏,股权分立之事,倒是颇为巧妙。”
“然而官家与朝廷虽可持股,这经营么,法度不同,若是影响到了铸幣与新法的大计,也著实不妙。”
同时,也包括银行的盈利。
“老夫当然知道,因此也需人代表银行上奏,汝又不能一直在此。”
蔡京这点,倒是非常清楚。
只是黎风的年纪和他差了很多,谁先把谁送走那是真的不好说。
以后蔡家居然还会父子反目,“兄友弟恭”,那就是现在这会儿预料不到的了。
这里面的热闹事情实在是太多,黎风还是知道些后续故事的。
当然现在蔡攸还是个大孝子,不是以后那个要砍自己弟弟,整天想著逼老爹退休的带孝子。
“然而如今之事,也是利民大计。”
宋朝的土地兼併已经很严重了,黎风才会提出来这个办法。
目前这些反对者的奏章,蔡京就让他在这里观看,说起来,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到要点上的,都是与民爭利的老一套。
这个档次的奏章,目前隨便找个新党中能够看出门道的人,反驳回去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这次议论的截止时间还早著呢,要是哪家来个重量级人物,按照经济规律中能够讲明其中利害的,让士大夫们察觉到其中的关节,那才是要来大活的时候。
黎风也在考虑,有人这么干,他应该怎么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