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货幣升级,也是因为日本这边盛產金银,贵金属多了,自然也就有些用处。
除了贵金属的贸易以外,其实宋朝有不少產品,到时候要出口日本,还是能够换回来好处的。
在商业上多收税,好处是潜力更大,而且市场繁荣的时候,能有大量的税收增加。
但缺点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来。
除了经济不景气,带来的收入萎缩以外,就是大量奸商的存在,到时候市场价格变动,苦的还是老百姓。
因此黎风总是想要参考21世纪的方式,一边要稳定物价,一边又要通过提升粮食產量,增加收入。
在粮食这块,自然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在大宋崇寧元年的夏收,就已经有了这样飞速的提升,蔡京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的。
有时候,就要讲究丰亨豫大,总之就是要给官家搞钱,还不能限制官家的高消费。
因此赵佶也更信任蔡京,別人虽然愿意帮官家搞钱,稳定市场,但是对於官家的高消费,那还是要限制的。
但是黎风在这两群人中间站著,就比较奇葩。
“恩相如此沉思,所为何事?”
“老夫也知,小子做事不易。若是银行能够在州府推行,必然也是善政。”
“但也要节制,更何况各地之间,转运之难,恩相知州府时,必然也曾见到。”
蔡京听了以后,也点头同意。
他知道,银行那边是根据经济规模来决定,要在哪些地方开设分行的。
这件事情,黎风倒是不太清楚,毕竟他不过是开封府分行的企划经理。
蔡京是直接找到行长,还有总行的董事会的,他代表大宋朝廷提出的要求,就是江寧府和杭州也要把网点业务同步迁移到宋朝这边来,参考的就是如今开封府分行的运作模式。
但银行方面表示反对,提出了如今也只能增加江寧府一地的业务,但分行筹建,也需要时间,目前开封府分行也是刚刚开业,在这边的运作,也都在摸索当中。
当然了,银行有朝廷背书,在这边做事,倒也方便。
开封府分行,此时主要的业务,就是铸幣和青苗法审批各地官府的青苗钱贷款总额,在开封府的商业贷款反而並不算多。
这也和开封府这里商业发达,但是不少地方都有贵胄在背后有些关係,投靠了一些贵人,自然也会有些减免的好处。
因此分行並没有像是在现代那样,把商业贷款的盈利业务做起来。
更何况,审批的权重,在总行这边,以及开封府分行,以及河南的郑州分行,三家都有一定比例的。
光是一个樊楼的贷款,审批流程在总行那边扣下来,此时的进展也並不迅速。
黎风倒是不用管这些事情,毕竟他在银行这边,主要的工作都在零售和企划,商业贷款这种形式,目前也还在摸索当中。
更何况这边的贷款审批资质,都是要以大宋官府发放的牙牌为基准的,对此总行的审核並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