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风听著也知道,总是有发放年限的。
因此,他要设计业务的时候,此时也要確认,那些来贷款的商户,最起码也得有个帐本,能够让自己看到其营收。
不过在宋朝,难免也会有做假帐的。
到时候,还要派人去现场勘察。
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黎风也有了些心理准备。
“先生所言,黎某受教了。只是在开封府地界內,经营有时的商號,多少年方可运转如常?”
“若是此处,老夫倒也有些门路。推官来日可往潘楼去,和前头掌柜的说好,他自然会帮你。”
宋乔年发现,这个小子,虽然已经穿上了大宋官服,但也不是一般的自律。
但也不算是那种油盐不进的,毕竟来到大宋,多少也要办事。
要是仁宗朝的包大人那样,那可就是碑文上见不到名字的待遇了。
名字没了,是被往来的官民用手指抚摸,日积月累,消磨之下,形成了一个大坑。
黎风也知道,在银行工作,难免会和各种人来打交道。
宋乔年这边推荐他去潘楼,也是因为潘楼的帐本一向比较规矩,而且长年盈利。
往来帐目,又必须清楚,回头来有些大主顾,就是潘楼这里也有些背景,那背后的势力也不是明面上能够应付起的。
“商民既然如此,不知先生,这农事又当如何应对?”
毕竟信用社没有到这边来,银行的对农业务,宋乔年听了以后,倒也听著了。
“这不是如青苗法一般么?”
“確实有联保之处,不过其中一家要是不还钱,也会出事。”
都这么说了,宋乔年猜的是,在大宋地界上,这算是给变法加的一层外衣,也算是移除了部分朝堂上的阻力。
但是总也会有言官说事,他还要继续听黎风来说。
“。。。。。。如此行事,也要各方周旋。若是单户,日后灾年坏帐也是极多的。因此,不妨在『青苗法中,加上一条由银行承担部分风险,到时候在官府签字画押。”
黎风想的是农业保险也要跟上,一旦遇到了天灾导致的损失,还能够给农民赔偿,让他们能够度过难关。
如果没有灾年的话,这笔钱就这么出去了,扣在银行借贷,或者青苗法借贷的本金当中。
按照大宋这个时候,自然灾害爆发的频率。
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最后导致了颗粒无收,那也能够给农民一定的赔偿。要么是用於青苗法的本金,还能够给各户留下些钱度过灾年,要么就是全额赔付,相当於大宋七品官一月的俸禄。
这个年代,也算是惠民的善政了。
黎风也知道一个特性,就是农民得了赔偿,倒是会口口相传,之后农业保险这块还是能够推广出去的。
“此事可与蔡公知晓?”
“蔡翁处,我已去信多日,却一直无有回覆。”
“想必是他公事繁忙。”
当然了,黎风和宋乔年在这里谈论的时候,尚不知道蔡京把“新青苗法”的两个借贷给农户的途径,以及在开封府和经常遭灾的京东、京西四路试点的计划时,还是有人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