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联赛拼耐力和稳定,阵容厚度是优势。
到了单场分高下决生死的时候,极限战力更重要。
弗格森仍然在媒体採访环节不露面。
麦克-费兰成了新闻发布会上的曼联机器人。
所有敏感话题避而不答。
像关於曼联新赛季目標,曼彻斯特的狗都知道该如何回应。
联赛衝击英超史无前例的四连冠。
欧冠奔著新纪录去。
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答案。
关於戴飞在夏季热身赛上一直打后腰。
麦克-费兰给了標准答案:“飞是曼联的核心,他出现在任何位置的目的是相同的,带领球队取得胜利!”
在曼联队內,弗格森只观察戴飞的表现,也真正用行动詮释著他曾经给戴飞灌输过的思想。
教练喜欢能进球的球员。
但教练最爱的是能带领球队贏球的球员。
戴飞刷多少进球从来都不是重点。
是否能让曼联至少维持过去的强大,或是比过去更强,才是他关注的核心。
戴飞连续几年转型有一个好处是弗格森內心认可的。
至少他不会因被对手重点研究而威胁降低。
倘若他新赛季打边锋被对手疯狂绞杀而进球效率下滑。
意外吗?
没什么可意外的。
纵观世界足坛所有顶级球星,都是这样的待遇。
强一年之后,对手肯定会针对其风格来重点限制。
像过去的巨星。
能年年稳定在20-30球的区间,就是足坛顶级行列。
称之为巨星毫不为过。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
像上赛季c罗纳尔多进了30多球,被踩得惨不忍睹。
竞爭格局变了。
以前是巨星百齐放。
现在是超巨时代,巔峰上竞爭就那么几个人。
前锋进的球越多。
反而让过去像內德维德,齐达內,这类中场作用被忽视,
归根结底,中场的本职工作还是给前锋输送炮弹。
若是不能把直接助攻数据刷爆炸,人们也不可能在进球40+,50+的前锋面前说:中场比你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