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废什么太子 > 第569章(第1页)

第569章(第1页)

第569章

“哦。。。。。。”李承乾目露异色,说:“韩卿请讲。”

“陛下,臣以为这谥号之争,根本无关紧要。关键的是,只要陛下军权在手,大唐将士效忠于陛下,对陛下而言,陛下就已经掌控了大局,至于定何谥号,不过是一纸文书罢了。‘戾’字也罢,‘幽’字也好,甚至用‘厉’字,无有不可,只要陛下坐镇乾坤宫,天下谁敢不服?天下人莫敢不从?”

韩信的话,虽极为直白,却道出了权力的本质,一霎时,殿内寂静无声。

稍顷。

刘洎连忙出来打圆场,开口道:“韩将军所言自是实情,不过,以臣子见,这礼法名教,绝不可废。寇相所提‘戾’字,臣以为甚佳。不悔前过,不思顺受,恰如其分。且此字于孝道一层,亦有说辞。”

“陛下可下一道罪己诏,痛陈父子之情,言明之所以定此恶谥,非为不孝,正是为大唐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不得不忍痛‘大义灭亲’,以正视听。如此,恶谥成了陛下大公无私、忍辱负重的证明,孝道反而得以彰显。”

一旁的马周听后,亦是站出来补充道:“刘学士高见。罪己诏中,陛下宜当极尽哀痛,若是可以的话,陛下在言及定谥时之挣扎与不忍,将‘定恶谥’本身塑造成一种为大唐社稷牺牲的一番壮举。同时,需立刻尊崇太上皇某些无可抹除的功绩,如修订律法、振兴某地文教等,以示公允,并非全盘否定。如此,更能令天下人信服。一言以蔽之,刚柔并济,方为上策。”

杜依艺也附和着点头:“‘戾’字确比‘厉’、‘炀’更合中庸之道,既有批判的意思,又不至过于刺激天下人。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后续的诠释,与相应的举措。”

下一刻。

众人的目光纷纷都聚焦在李承乾身上。

李承乾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往日关于李世民的回忆一幕幕再次闪过脑海。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眸中已是一片冰冷的决断。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最终目光落在寇准和魏徵身上。

“诸卿之议,皆为国为民,朕心甚慰。”他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寇卿所议‘戾’字,魏公所论三者一体,刘卿、马卿所言,都言之有理,且深合朕意。‘戾’字甚好!不悔前过,不思顺受,正是太上皇的真实写照!朕虽心如刀割,然为大唐国祚永延,为天下百姓安乐,不得不行此下策,亦不得不定此恶谥!”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一字一顿道:“朕决定了,对太上皇定谥号为‘戾’!谥法曰: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以此八字,为太上皇一生功过,作结!若有异议者,可上奏疏陈其异议之处。当然,朕是否采纳,则另说。至于朝中其他大臣有异议者,交由诸卿处置,不过,朕建议压着就是,不予理会。”

“寇卿、魏卿、岑卿,即刻草拟谥号议状及朕之罪己诏,务必将‘秉公定谥’与‘保全孝道’之干系阐释透彻,不必引经据典,用最直白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即可。然后,再由宣传司广传天下。韩卿,由你整饬禁军,严密关注四方动静。李卿,可关注前线战争,并可单独向朕提出你的见解,还有看法。其余诸卿,各司其职,确保太上皇丧仪有序,政务畅通。”

“臣等遵旨!”在场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李承乾挥了挥手,“夜深了,诸卿都退下吧。。。。。。”

“诺。”众人纷纷躬身行礼,退出了乾坤殿。

目送寇准等人离去。

李承乾心中不由地松了口气:

关于太上皇的恶谥,就此尘埃落定。

千年万年,一个“戾”字,都将伴随李世民,出现在史书上。

而且,史书上会按照他李承乾的意志,只会记载唐戾帝李世民不孝、不悌、不仁、不义。

念此,他抬头看向殿外长空。

殿外的天色,不知何时已大亮。

毫无疑问,这又是新的一天,而朝阳正从东风开始冉冉升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