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李承乾淡淡地扫视了一眼群臣。
对于这些人没有问出有几个划分的道及其所辖都督府州郡不在大唐手里,李承乾感到很是满意。
既然他这样划分,那么,在他心中,默认这些疆土都是大唐疆土。
现在不在大唐手里,还能怎么办?
当然是拿过来,使其所辖之地名副其实。
众人对此都心照不宣。
而且,即便是交战,也不在中原,还可以就食于敌。
若是真的将它们都拿下,那么,大唐疆土拓土千里也不在话下。
尤其是西域地区,若是全部拿下,大唐疆土必然如李承乾所划分的二十道及其所辖都督府州郡地区吻合。
届时,今上在‘武功’这块儿,将会超过汉武帝。
就连魏徵也没有提出反对。
在他看来,此次大旱,因为有足够的粮食兜底,加上陛下应对得当,灾情可以很快解决。
而且,据他所知,农业司郎中贾思勰手中有一些高产种的粮食种子,效果还在试验阶段,一旦试验成功并推行大唐,天下无饥。
对此,魏徵心中无比期望这种试验能够成功。
大唐如果不再有人饿死,在他看来,那就是盛世。
“诸卿,殿试时,朕以休养生息为题,想必诸卿明白大唐接下来的施政方向是什么了。在几个月前,朕早已定下休养生息的基调,朕说过休养生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人口、稳定财政、巩固边防,为未来扩张奠定基础。至于休养生息多久,且看到时候人口恢复的情况,若是恢复得慢,就继续坚持休养生息,若是恢复得快,那么,朕会让宣武这个名号名副其实。”
李承乾话音才落,杜如晦就接话道:“回禀陛下,以臣之见,休养生息,当赦免之前非核心叛乱参与者,允许其返乡耕种,以恢复人口。同时,臣以为陛下宜当恢复宗室待遇,但需限制实权,陛下可下一道圣旨,将天下宗室都迁居长安,然后陛下赐他们虚爵,此策可令宗室归心于陛下,也是在向天下人彰显陛下的容人之量。”
李承乾闻言,若有所思。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杜如晦肃穆着脸说,他瞥了一眼李承乾,然后继续道:“休养生息的重中之重,应是大唐内部不可乱,而这大唐内部关键之处是宗室不能乱,望陛下明鉴。”
李承乾沉思片刻,说:“恢复宗室待遇可以,但朕要加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有功于大唐的宗室待遇可以恢复,而对大唐没有功劳的宗室,就不必恢复他们的待遇了。”
“朕不希望这些没有功劳的大唐宗室子弟成为大唐的蛀虫,给大唐财政增加压力。若是想要得到宗室应有的待遇,那么,他们也当去参加文科举或武科举,凭借手中的功绩获取应有的待遇。”
“至于稳定财政这块儿,从旧兼革新。而巩固边防这块儿,边军士卒战时为兵,闲时垦荒,还有,工部、少府监会改进火药、研发火器、改进陌刀技艺、制作千里眼等东西。。。。。。”
李承乾前半部分关于限制宗室恢复待遇的话,令杜如晦无言以对。
在他看来,陛下的话很有道理,但容易在宗室子弟心中会留下刻薄寡恩的名声。
杜如晦望着李承乾那不容拒绝的神色,心中一凛,急忙回道:“陛下圣明!”
陛下既然不放在心上,那么,他也是杞人之忧了。
想明白的杜如晦,心中释然了不少。
李承乾微微颔首,又看向数次欲言又止的魏徵,“朕见魏卿似乎有话要对朕说?”
魏徵迈出一步,向李承乾深深一揖,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承乾说:“这不是在太极殿,魏卿尽管直言,朕洗耳恭听。”
“陛下登基已经有些时日,但陛下没有在宫中举办过一次家宴,长安百姓对此已有各种猜测,臣以为——”
还不待魏徵继续说,就被李承乾打断,他皱着眉头道:“魏卿之意,朕已知晓。”
魏徵心中轻叹一声,面露无奈。
他没有再继续劝说下去。
陛下连敷衍的想法都不曾有。
看来,在陛下心中,对于太上皇等人的芥蒂太深了,以至于到现在为止,陛下都不曾释怀。
而李承乾的这一态度,落在在场众人眼中,让他们明白了其中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