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臣参见陛下。”柴绍的声音浑厚有力,行礼时铠甲发出轻微的金属碰撞声。
李承乾抬手示意:“柴爱卿不必多礼。汉中距长安千里之遥,爱卿一路辛苦。”
“为陛下效力,何谈辛苦二字。”柴绍直起身,眼角皱纹舒展开来,“倒是陛下日夜操劳国事,老臣见陛下眼下青影,实在忧心。”
殿内熏香袅袅,李承乾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味——那是常年征战之人身上特有的气息。
他示意内侍赐座,柴绍却摆手谢绝:“老臣习武之人,站惯了。”
李承乾端起茶盏,氤氲热气模糊了他的表情:“爱卿此来长安,可是山南西道有要事?”
柴绍的目光在殿内扫过,最后停留在李承乾身后的一卷《宣武政要》上。
看到‘宣武’二字,柴绍的目光忽地一凝,眼中带着惊疑不定。
那本书的边角已经卷起,显然经常被翻阅。“微臣途经凤翔时,见麦浪千顷,百姓安居,此皆陛下治国有方。”他忽然话锋一转,“记得陛下幼时,臣曾还送给陛下一个臣自己雕琢的木马,那时候陛下还说将来也要当大将军。。。。。。”
李承乾指尖一颤。
他继承的记忆中确实有这一幕。
“朕记得。”李承乾放下茶盏,瓷器与檀木相触,发出清脆的声响,“爱卿当时说,朕要学的不是成为大将军,而是要在将来如何做好秦王。”
柴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陛下竟还记得这等小事。”他向前半步,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臣这些年驻守边陲,每每想起当年随太上皇征战四方。。。。。。武德四年虎牢关一役,太上皇当时还是秦王之时,他亲率玄甲军冲锋,三千破十万。。。。。。”
李承乾目光一闪。
柴绍说的这件事确实有,只不过和他所了解到的真相有点不一样,真实历史上,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率精锐骑兵,包括玄甲军约3500人迎战窦建德10余万大军,也是李世民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
关于这点,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带军打仗的厉害之处。
反正,换作是他,是绝不可能做到李世民这样的地步。
如果不是有面板系统,谁敢和这样的李世民为敌?
天策上将,并非虚名。
李承乾的视线落在柴绍腰间佩剑上——那是一柄御赐的仪剑,剑鞘上“忠勇”二字依稀可见。
他突然意识到,这位老将每一句话都在提醒他:我与你父亲有生死之交。
“柴爱卿。”李承乾打断了他的回忆,“你今日入宫,究竟所为何事?“
殿内骤然安静。
一只飞蛾扑向烛火,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柴绍深吸一口气,铠甲随着他的呼吸起伏:“臣。。。。。。请求觐见太上皇。”
空气仿佛凝固了。
李承乾闻言,目光闪烁着几分寒芒。
他盯着柴绍布满老茧的双手,那双手曾为大唐江山沾染过无数敌人的鲜血。
“太上皇龙体欠安,正在静养。”李承乾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平静,“爱卿有何要事,不妨与朕直言。”
柴绍的右手无意识地按在剑柄上,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殿角的内侍们绷紧了身体。
他的目光如炬:“陛下,老臣与太上皇有十几年袍泽之谊。。。。。。”
“朕知道。”李承乾突然站起,玄色龙袍在光影中如乌云翻涌,“爱卿来之前,想必对朕有些了解,可即便如此,爱卿还能够坦诚地跟朕说出与太上皇的深厚情谊,就这点而言,爱卿品行很不错。不过,朕刚刚说了,太上皇龙体欠安,正在静养,爱卿应该知道静养的时候最忌讳的是人打扰,爱卿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