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陛下圣明!”魏徵洪亮的声音忽然炸响在太极殿内。
哗!
满朝文武齐刷刷扭头,活像一群受惊的鹌鹑。
李承乾眉梢微挑,岑文本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抽了抽,而方才还怒目而视的王珪,此刻张大的嘴巴能塞进个胡饼。
魏徵捋了捋胡须,老神在在。
哼,你们这些人懂什么?
与其让那些花团锦簇的奏章误国,不如老老实实写清楚“某日某地死了几只羊“!
退朝时,几个年轻官员凑在一起嘀咕:
“魏公今日吃错药了?”
“嘘——你懂什么?这叫以退为进!”
他们没注意到,走在最前面的岑文本,袖中正摩挲着一份早已拟好的《奏疏范式细则》。
阳光下,纸笺边缘隐约可见一抹朱批——那是属于李承乾才拥有的天子私印的痕迹。
。。。。。。
三日后,弘文馆的学士们集体犯了头疼病。
而长安西市的砚台铺子,突然开始热销一种名叫“砍刀笔”的新式毛笔。。。。。
长安西市的晨雾还未散尽,“文宝斋”的掌柜就迎来了一桩怪事——
“这‘砍刀笔’有多少要多少!”
五六个绿袍官员挤在柜台前,活像一群争食的麻雀。
掌柜老周揉揉眼睛,他卖了三十年文房四宝,头回见官员们抢购这种笔杆粗如手指、笔锋硬似钢针的“武夫用笔”。
“各位大人,这是军中文书用来写露布的。。。。。。”
“少废话!”一个年轻官员拍出贯钱,“没听说吗?昨日户部李侍郎因奏章骈文太多,被陛下罚抄《讨突厥檄》三十遍!”
老周恍然大悟。原来前几日朝堂那道“奏疏新规“,竟让长安官场掀起了换笔风潮。
他正暗自窃喜,忽见街角转出一队金吾卫,为首的举着块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