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突厥屡犯甘州,掠边民六百,焚粮仓七座。请即发兵剿灭,悬首示边。
臣闻:
夷狄无信,譬若豺狼。去岁虽盟渭水,然颉利狡黠,屡背前约。今查:
元月三日,掠张掖民三百;
元月九日,焚凉州粮仓;
元月十五日,截杀陇右斥候十二人。
案查:
贞观元年,太上皇已:
置定襄都督府,以慑北疆;
筑受降城,备胡骑南寇;
赐突厥降众田亩,示以王化。
然虏性反复,今当:
命凉州都督狄青率精骑五千出塞;
遣灵州都督李袭誉断其归路;
敕吐谷浑严守边境,勿使突厥西窜(注:此时吐谷浑尚未完全臣服)。
兵法曰:
“冬狩疲虏”。今正值:
突厥马瘦,弓胶未解;
漠北雪深,部众饥疲;
突利可汗内附(注:贞观二年突利已与颉利内讧,投唐),颉利势孤。
臣请:
凡斩酋首者,赏绢百匹;
获战马者,录为军功;
诸州边军,见檄即发,务求全歼,勿令北遁!
贞观二年元月廿七日檄。
中书令寇准最先接过。他的手指突然一颤——这绝非传统的骈四俪六,而是:
【贴黄】
突厥屡犯甘州,掠边民六百,焚粮仓七座。请即发兵剿灭,悬首示边。
往下看去,二百余字竟列明了:
具体劫掠日期;
唐军兵力部署;
吐谷浑协攻路线。
“这。。。。。。”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的惊呼卡在喉头。他盯着“凡斩酋首者赏绢百匹”的字样,这比他经手的任何一份度支奏表都直白。
突然,殿角传来“嘶啦”一声。
侍御史王珪的笏板坠地,将檄文划破一道口子。
他脸色煞白,这分明是把他昨日密奏中“突厥今冬必衰”的论断,化作了赤裸裸的杀戮指令。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群臣,在岑文本身上略作停留。
那位中书舍人的嘴角正微微扬起——昨夜三更,他便是用这般刀削斧凿的文体,将帝王意志铸成了这篇檄文。
“诸卿。”年轻帝王的声音惊飞了殿外寒鸦,“可还有雅兴为突厥作篇《哀江南赋》?”
话音刚落。
大殿一片寂静。
此赋为南北朝庾信所作,借江南沦丧之痛,抒发国破家亡、身世飘零之悲。
年轻的帝王以“突厥”替代“江南”,实为将古典悲情移植于突厥的覆亡,暗示对游牧帝国衰落的哀悼。
也即意味着,接下来,大唐会对突厥用兵。
只是,如今的大唐完全掌控在这位陛下手中的也只有关中之地,而其他地方的态度比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