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山河影转 > 第18章 姬清山(第1页)

第18章 姬清山(第1页)

“陛下,如今东梁境内大部分地方都遭遇大水灾,不但整个国都被淹,就连那东梁皇宫都浸水了。此正是我大周灭掉东梁的大好时机啊!臣愿领军一举荡平东梁。”大周左将军秦时奏道。

老将军秦时历经文帝、昭帝至今,已是三朝元老,如今年已50多岁,两鬓花白,但领兵作战经验丰富,也是朝中少有的积极主张出征,希望能早日实现一统天下的将领。

礼部尚书李承继列出奏道:“不可,如今我大周境内淮水和大江中游也是遭遇洪灾,大批百姓流离失所众多,更有北邙虎视眈眈,西蜀南汉也不时扰我边境。当务之急理应救灾。更何况梁国本就臣服我大周,近来并无过失,因其洪灾就讨伐,不仅出事无名,有失道义,更失天下人心啊,还请陛下三思。”

“此乃腐儒之见!”老将军秦时不屑道,“此是上天要亡梁国,天助我大周。梁国在先帝时期趁着我军攻打汉中,攻取我淮水防线的寿阳、凤台、淮南三城,何来无过失。虽然我大周也遭遇水灾,但如若一举收服东梁,一切代价都是可以承受。”

周帝姬清山心想,自己才刚登基没多久,上半年旱灾尚未平息,如今果然如陈妃所料,又现水灾。可如今国库资金紧张,淮水大江地区皆遭水患,大批灾民还等着赈灾。更何况自己还想要推进朝中各项事务改革,增加收入,填补国库空虚,不宜发动大战。

不过眼下梁国遭遇大水灾,确实是不可错过的大好时机,要是能借此机会一举灭掉东梁,那灭梁可以比前世提前10年,更可以将此功绩归于自己头上,从而削弱三公主的军功,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机会。

只是如今能不能调集大军攻灭东梁,要是不成,哪怕打成僵持战,也面临巨大风险。内有洪灾,饥民流民四起,四周强敌也会伺机而动,倘若无法迅速拿下,届时大周恐陷四战之境。

姬清山望向沈仲和陈如海这两位左右丞相,希望能听听两位顾命大臣的意见。

左相沈仲道:“陛下,梁国近几年已经臣服我大周,年年按时朝贡,如趁其水患,便发兵攻打,我大周如何让天下臣服。更何况,失道攻打梁国,北邙西蜀南汉必然会借题发挥出兵响应。东梁此次下游遭遇水灾,我大周地处中上游也同样受影响,大江淮水流域已有数十万户百姓受灾,上百万人需要救济。一旦大军出征,又要调集多少粮草,征调多少民夫服徭役为前线大军提供军需物资。如今国家和百姓疲惫不堪,户部资金捉襟见肘,光赈灾款项就已拖延,眼下当务之急应该是救灾。不然饥民流民得不到解决,恐危及我大周根基。”

右相陈如海也点头道:“左相大人言之有理,陛下登基不久,先是旱灾,又是水灾,实在是不宜发动干戈。尤其是梁国遭遇大灾,其必然上下一心,顽强抵抗。不过梁国应该也怕我大周会趁其水灾发动战争,陛下不如放出伐梁风声,迫使梁主献出城池以换取和平。此为上策,臣认为眼下还是应当先救灾和处理内政为主。”

姬清山见两位丞相都不建议伐梁,不免犹豫,要是如能让梁国割让几座城池,不费一兵一卒,倒是不失为上策。

“右相说得有理,那就按右相说的,放出风声,派军前往水灾之地名义上为伐梁做准备,实则去帮助那些灾民们进行赈灾。可以让我们在梁国都城的眼线散布伐梁消息,就说朕还在考虑是否伐梁。如今梁国受灾严重,梁王应该会选择与我大周妥协。”

姬清山退朝后还是有些闷闷不乐,他心里其实还是很想出兵拿下梁国,但大将军陈如岳如今正在北部边境防着北邙。如若灭梁这样的大战,必须由大将军亲自领兵。

秦时虽为经验丰富的三朝老将,可又觉得秦时年纪偏大,让如此年纪的老将军统兵,确实不太放心。此战如若不能快速拿下梁国,大江淮水流域又有水灾,北邙一旦出兵南下,整个大周将陷入困境。

但如果大将军不在那镇守,那北方边境派谁去镇守?根本让人无法放心。

要是皇妹现在长大了,那就好了。

姬清山突然有这样想法,他意识到,他想要夺取这天下,确实无法离开皇妹的帮助。

前世就是靠三公主打下这天下,这一世重来,难道自己还要依靠他那未来要弑兄的皇妹打天下?

想到此,姬清山不由得的将拳砸在书案上。

“陛下,陈贵妃和镇国公主殿下到。”中常侍夏侯常禀道。

陈如歌带着她的女儿姬清影一起来到姬清山批阅奏章的昭阳殿。

“陛下这是怎么了?”

陈如歌见姬清山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

“还不是因为这梁国吗,贵妃你说的对,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如今梁国全境大部分都遭遇水患,是不是一举荡平梁国好时机,可朝中大臣大都不同意,就连左右丞相都不认同。错过这次机会,还不知道啥时候。”

“妾身已听说了,只是如今我朝也同样有水患,急需要赈灾救济。但现在国库空虚,妾身掌管的后宫如今吃穿用度也在缩减。如若梁国如能献金再献出他们当年占领我大周的寿阳、淮南、凤台三城,倒也不失为上策。”

姬清山一听,眼睛一亮,“寿阳、淮南、凤台三城,乃是淮水一带的军事重镇,如能不费一兵一卒收复,那么攻取庐州指日可待,如今我大周急需钱财,梁国如能满足这两项,朕可以不提伐梁之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