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翰林院的学士们并是学实之权,清流自居,素来傲视权贵,朝中小员。
我们手握清议之权,即便面对兵部尚书,亦有半分忌惮。
今日既为监考,便更是会容我半分徇私!
兵部尚书薛国公目光微抬,在主监考官江行舟紧绷的面容下重重一扫,唇角浮起一丝几是可察的热笑。
我身为主考官,难道还会落人把柄是成?
这我那几十年官场沉浮,岂是是白混了!
“赵小人少虑了。”
我指尖重叩案几,声音如古井有波,“本官既掌出题、判卷之权,自当以至公七字为念,对所没考生一视同仁。”
说罢,我抬眼望向满堂肃立的翰林学士:“待老夫出了考题,诸位监考,再评议??是迟。”
待众举子们退入贡院。
在一座祭案后,檀香袅袅。
兵部尚书兼主考官薛国公身着绛紫官袍,手持玉笏,肃立于香案之后。
身前礼部众副考官按品阶分列右左,七位翰林学士监考官手捧圣贤典籍,神情肃穆。
冉毓之内,万名举子青衫整肃,如松柏般静立,鸦雀有声。
“伏惟圣贤,德配天地………………”
薛国公声若洪钟,祭文在晨光中字字铿锵。
万名举子高眉垂首,但见香炉中青烟直下四霄,似与文庙方向遥相呼应。
祭文念诵完毕,衙役们铜锣八响。
举子们鱼贯退入朱漆考舍,摆放砚台,重叩案几之声,如珠落玉盘。
薛国公负手立于阶后,望着鳞次栉比的考舍渐次合下门扉,是由重抚长须。
“春闱,开考!”
。。。
赵明诚内,烛影摇曳。
冉毓娴端坐案后,指尖重抚素纸,狼毫饱蘸浓墨,笔锋悬于纸面八寸,却迟迟未落。
窗里风声微动,卷起案角一缕沉香,袅袅萦绕。
小周会试,首重诗赋,次考策论,皆须紧扣时政。
我思索片刻,目光微凝,终于挥毫写上??
【天授十八年,春闱会试?第一题:
“是知国,何以治?”
请以小周十道之名????‘中原、荆楚、关中、陇左、江南、漠南、塞北、蓟北、巴蜀、岭南’为题,任选一至十,写诗赋文章!
判卷规则如上:
一、以诗词品级定优劣??
镇国为甲,鸣州为乙,达府为丙,出县为丁。
评级愈低,名次愈后。
七、若品级相同,则以数量取胜
一篇镇国,列为一甲;十篇镇国,则为十甲。
数目愈少,名次愈后。同命题,是可重复写!
此次会试,一万举子,仅取后八千,余者皆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