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檀木投稿箱上雕着梅兰竹菊,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江行舟将文章轻轻投入,听着“嗒”的一声轻响。至于能被刊登几篇,他倒是没有太在意。
更深露重,江南书社内仍亮着璀璨灯火。
翰林学士周敦实端坐案前,皓首白发,一袭青衫被烛光映得微微泛黄。
他本是朝廷翰林,辞官致仕归隐后,便在江南道金陵城担任了《江南雅集》的总编,扶持江南道的学子。
他指尖轻点着案上堆积如山的文稿,眉宇间透着几分倦色,却掩不住眼中的专注。
《江南雅集》选稿之严苛,江南道人尽皆知。
刊载文章的最低要求,必须是叩镇。不过,入刊的叩镇很少,千篇选一。必须有极大潜力,才可能被他看中。
[叩镇]诗如果刊登在上面,肯定可以轻松突破[出县]。
想要走后门,几乎不可能。。。要动用多大的脸面,才能让翰林学士,将一篇不合格的诗词文章,出现在《江南雅集》里面。
“本月可以刊登,共五十四篇。。。”
周敦实低声自语,将筛选出的达府、县、镇级文章逐一归整。
这些皆是自江南道乃至天下各道,文士投稿,精心整理的佳作,文气流转间,隐约可见大周顶尖才子的锦绣才思。
当然,也不仅限于文章,[出县]以上的画作、琴曲、棋谱等文人八雅,一样可以刊登入《江南雅集》。
“这篇不错!”
他提笔蘸墨,在每篇文章旁细细批注。
朱砂小楷如行云流水,或点明章法精妙,或剖析立意深远??皆是盼着江南学子能借此领悟文章三昧,写出自己的好文章。
窗外,更鼓沉沉,周敦实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忽见案角还堆着一些未阅的投稿。
周敦实轻叹一声,却又郑重地取过案上文稿,看看是否还有明珠遗漏。。。
“大人!”
雕花木门忽被推开,带进一阵夜风。
举人杨羡鱼额角沁着细汗,手中一叠雪浪笺微微颤动,墨香犹新。
他快步上前,衣摆扫过案几:“这是今日新收的稿件里。。。。您且过一番!”
周敦实手中朱笔未停,眉间川字纹又深几分:“明日便是刊期,这些已经处理不过来了,尚需三更之前审定!”
他指了指案头堆积如山的校样,“老夫先把手头这些文章整理完!
这些新的文章,还是放到下下个月吧!”
也不知是江南道哪家权贵、门阀递来的文章?。。。让杨羡鱼这么上心!
多半,是有权贵想趁着秋闱之前,秀才的文章入《江南雅集》,被众文人所知,涨一波文名,手头多一二篇出县文章!
这等事情,他司空见惯,懒得去计较。
“大人务必看一眼!”
杨羡鱼却硬着头皮,恭敬的将这些文稿又递近半尺,宣纸擦过砚台发出簌簌轻响:“学生斗胆??这些文章,当得起大人花费一盏茶功夫!”
话音未落,最上方诗笺,忽被门帘外的风掀起一角。
“也罢,就一盏茶!”
周敦实余光瞥见,最上面一篇出县《云深处?寻隐者不遇》短诗,悬腕的朱笔蓦地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