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
周院君捻须莞尔,略作沉吟,声若洪钟道:
“既如此,老夫便置喙一二。
此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交融,相映成趣,已臻化境!
能将圣贤微言大义寓于丹青,非俗手可为。”
他负手而立,目光灼灼地凝视这副丈二画卷:
“丈幅之间,熔洞府画道、《陋室铭》文章、孔门圣训于一炉。
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锋芒内敛,已初现画道宗师气象!”
他稍作停顿,又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这般登堂入室的【洞府画道】大作,本院君宦游四方,访遍名家,阅画无数,亦是平生仅见!!”
作为江州府院的一院之主、进士及第,他终究要拿出几分见识来。这番点评既不失体面,又不至像赵教谕那般露怯。
江州府院众教谕与诸生闻言,俱是暗自颔首。
周院君的评价极高,不过对于这副诗画双达府《陋室铭》来说,再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江兄,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澄观画院同窗周灵韵长揖及地,眸中星火跃动,如见稀世珍宝。
“周兄,但讲无妨。”
江行舟唇畔含笑,神色温润如春风拂柳。
“不知可否,容我等入此《陋室铭》洞天福地,一窥究竟?”
周灵韵声若游丝,却难掩胸中激荡。
此画虽可观其形貌,然不身临其境,终是雾里看花,难得三昧。
欲参画道真谛,非入此中不可!
“妙极!”
“江兄,我等也欲入这座洞府内,一观鸿儒气象!”
韩玉圭、曹安、顾知勉诸生闻言,皆按捺不住,纷纷趋前相请。
一时间,画院之内群情踊跃,竟似当年杏坛讲学之盛况。
《陋室铭》洞天,此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圣贤居所,实乃读书人梦寐以求之境。
“行!”
江行舟略作沉吟,便颔首应允。
入画观道,于他不过举手之劳。
忽觉腰间一物温润生辉,垂目视之,竟多了一枚“陋室主人”田黄印,莹然如玉。
他心念微动,一道青芒自掌心乍现,若游龙戏水般没入画卷之中。
霎时间??
只见这副《陋室铭》画卷前,青光潋滟,竟凭空化出一扇苇编柴扉,古意盎然。
门扉虚掩,隐约可窥其中别有天地:琅琅诵经声穿林渡水而来,淡淡松烟墨香透户而出,令人顿生遐想。
“此乃,苇。。。。苇编门?!”
周院君瞳孔骤然收缩,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这看似寻常的苇草编织的门扉,实则暗藏圣贤遗韵!
寻常儒生过眼,只道是村野草舍寻常物,不以为意。
然,以他皓首穷经数十载的修为,岂会不识此物?
此门正是至圣先师幼年贫居时,以苇绳系竹简而成的“韦编三绝”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