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长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扫过三百考舍。
他沉吟片刻,道:
“江州府试考题三:
本君昔日中举之后,与三五友人,一起游学荆州道柴桑县。写下一首诗,乃平生最佳之出县诗作。
《柴桑行》
[柴桑古渡口,刈麦向庐丘。
山影吞江雾,日轮碾石流。
老牛稚子,短褐裹银头。
忽闻樵斧落,惊起旧时鸥。]
现,诸生以[柴桑]为题,赋诗一篇!”
此题,是让江州府所有的童生们,细细研读他的佳作,早日令此诗突破[出县],跃升[达府]!
既考才思,更考悟性!
既要读懂他的《柴桑行》,更要写出自己的“柴桑魂”!
书吏们迅速将这道府试考题三,誊抄在数十块木板上。
衙役高举考题板,穿行于考舍间。
木板上墨迹淋漓,映着烛光,宛如一块块悬于众童生头顶的试金石。
江州府院内,烛影摇红,笔走龙蛇。
三百童生展卷挥毫,墨香混着夜露在考院弥漫。有人眉头紧锁反复推敲,有人嘴角含笑运笔如飞。
看这府试考题三,他们松了一口气。
最难的经义策问考题,他们并不擅长,终于熬过去了。
写诗,
这是他们童生擅长的领域!
现在,就是比一比诗词才情,看谁的文采更高一筹!
细细品味这诗,
以白描手法勾勒柴桑江畔农耕图景,将庐山、渡口、江水、云雾,锄禾、采桑、落日、老牛、渔舟。。。等诸多景象,叠入诗中。
“山影吞江雾”暗指庐山云海吞纳长江水汽的奇观,
“日轮碾石流”写鄱阳湖口落日熔金之景。
末句“旧时鸥”勾连遗韵,此诗平平淡淡之中,忆起岁月沧桑。
真是写得非常不错!
“果然考周山长的《柴桑行》!”
顾知勉面露惊喜。
这是院君大人生平最好的一首诗《柴桑行》。
他攥着狼毫,将酝酿两月的诗作一气呵成。
写罢搁笔,但见素笺上墨迹清峻:
[《柴桑即事》
秋深刈稻罢,独向柴桑行。
野径埋黄叶,寒溪带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