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张,最令人震撼??照片中,湖面倒影并非现实景象,而是一座未来城市的轮廓,高楼林立,空中轨道交错,而在城市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座熟悉的建筑:青城图书馆。
“这是……预言?”梁新信皱眉。
李悠南却盯着照片角落的一行小字:
**“当科技成为眼睛,别忘了心才是方向。”**
他又一次怔住。
这句话,正是系统绑定时出现的第二条初始提示语。
“父亲不仅预见了系统。”他低声道,“他还参与创造了它。”
【线索碎片#4已激活】
【推测:系统并非现代科技产物,而是基于某种“意识传承”机制】
【提示:青城图书馆地下档案室,藏有1998年科研项目“心灵图谱计划”资料】
返程途中,李悠南做了个决定??他要暂停打卡任务,专心寻根。
他在系统中提交申请:
【请求:暂时冻结所有打卡任务,专注主线“最初的起点”】
【理由:旅程的意义不在数量,而在深度】
系统沉默许久,终于回应:
【申请通过】
【特别许可:关闭效率评估模块,开启“心流模式”】
【备注:真正的旅行家,从不怕停下】
回到青城后,他们潜入图书馆地下档案室。经过三天搜寻,终于找到一份编号为X-1998的绝密文件:
**《心灵图谱计划:基于情感共振的记忆存储与传承技术》**
**负责人:李远山、陈明昭(乌湖母亲全名)**
**摘要:通过特定频率的情感波动,将个体记忆编码为可传递的信息,植入后续继承者意识中。实验载体为“旅行系统”,以打卡形式引导使用者逐步解锁前世记忆与使命。**
文件末尾附有一段录音转录文字:
“我们无法完成走遍中国的梦,但我们可以让梦想延续。只要有人愿意出发,系统就会醒来。它不奖励速度,只回应真心。??李远山,1998。12。24”
李悠南读完,久久无言。
原来,所谓的“系统”,根本不是AI,也不是程序,而是一种基于爱与信念构建的**情感遗产**。它不会随机绑定用户,只会唤醒血脉与心灵双重契合的继承者。
而他,既是儿子,也是学生,更是这场跨越三十年的旅程的**下一棒**。
那一夜,他坐在屋顶,望着星空。
乌湖走上来,递给他一杯热茶。
“害怕吗?”她问。
“不。”他说,“我只是在想,如果父亲知道我现在拥有心灵感应,能和你共享记忆,能看到他留下的每一条路……他会有多欣慰。”
她靠在他肩上:“所以他才会选你。”
李悠南低头看着手中的铜制指南针,忽然发现,锈死的指针,竟在今晚微微颤动了一下,像是被某种力量唤醒。
【主线任务进度: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