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怎么获得三等功,根据敌人的实力不同,面对的情况不同,敌我的数量不同等综合考量,有些敌人杀一个就能得三等功,有些敌人杀三五个才能得到一个三等功。
这也是因为火枪部队记功的时候不方便,毕竟子弹是会飘的,谁也不知道面前的敌人到底是死于哪颗子弹,所以很多时候会根据敌人的伤亡平均分配军功,几次战争凑在一起才能凑成一个军功,所以三等功下面还有军功点,积累十个军功点就能兑换一个三等功,但是用三等功确不能兑换二等功。
二等功必须是在连营级别战斗中有突出贡献,或者在其它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一等功是在团级以上战斗或者一次战役中有突出贡献的人,也可以是其它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特等功是在战役中有卓越贡献,可以作为全军学习的标杆楷模的人。
至于更上面的柱国勋章还有帝国勋章,那就既要有军功,又有突出贡献,由军部评定王伦亲自审核通过才能颁发。
所以王英这群人靠着自己的武力在倭国可是积攒了不少的三等功和二等功,见又有了新的兑换物,大家心里都期待起来。
当然了,大部分都没有动手兑换,很多将领都把这个军功当做以后退伍之后的安身立命的机会,小兵蛋子可能回到老家当个衙役捕快税吏啥的就满足了,但是这些将领一个个都自命不凡,想着将来换个战场继续大杀西方呢!
也有的是打算将来换点好东西传给下一代,总之在军中的时候啥都不缺,很少人急着兑换东西,这也为王伦节省了一大笔军功的奖励,至少推到后面去后面有钱了这些奖励就不是问题了。
随着李俊下令,休整一天的仆从军再次冲进森林,李俊组织奴隶在树林之间砍伐隔离带,一个是隔离火灾用的,二也是防止这些土著通过树林来回迁移给梁山军躲猫猫。
这些隔离带的位置大多选在平原地区,或者山巅峡谷难走的地方,或者借助河流进行天然的隔断,平原上树砍了以后要开垦成田地,没有了高大的树木,这群土著在迁移的时候就暴露出来了。
当然要想有效果,这一个隔离带至少也要十里以上的宽度,有的地方甚至几十里宽,有河流的地方更简单,沿着河流两边砍树,把这些木头顺流而下送到下游去,最后集中运输到岛上准备建造港口城市等的工地,多余的还能烧成碳用来烧砖。
梁山这些年一首在占领岛屿,一首在建设港口新城,早就有了建设的经验,城市或者港口建设的时候,各种配套工厂也都跟着建设了,尤其是砖窑这些,一部分是官府派生产兵团建,另外也从当地砖窑购买,这就导致不少商人靠着梁山建新城的机会赚钱,渐渐出现一批专门干配套工厂的人。
木头要是多的实在用不完也不担心,中原地区缺木头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要知道从汉到唐宋,居民生活主要靠烧柴,建房子也主要靠木头,家具也是木头,所以城市越大对森林毁坏越大,尤其是大城市,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一座像边梁这样的大城市甚至百里内都没有成片的树林。
唐朝长安更是砍光了关陇地区能看到的树,就算有点树,那也是有主的,准备拿来长成大树卖的。
所以王伦现在主要推广用煤炭做燃料,生产各种煤球炉,同时因为树不够,就减少砍伐,从外地拉过来树木做家具盖房子。
虽然这个时代从东南亚运木头到中原运多了有点不实际,但是作为压仓石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没有合适的货物拉点木头回去也可以,这边木头多便宜啊。
要是再用不完的,那就先堆在那里,等几年说不定就有用了,扔了也不可惜,反正都是奴隶砍的,浪费点粮食而己。
王伦在这边投入了十万人的军队,其中一百个营是仆从军,而岛上的大河总共有九条,所以李俊采用的是先以河流为边界把这些地方分为十个区域,然后派出剩下的一万人从小到大开始逐个区域清剿。
清理第一个的时候是最小的区域也是兵力最少的时候,等清理到第二个区域的时候就有一万五的军队能参与,第三个区域两万五,第西个三万五。
这样随着清理的区域多了,剩下的区域变大,参加清理的人也变多了。
这个计划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停,必须完全截断这些区域的联系,要不然清理一个区域,其它区域的又跑来,那不就白忙活了么!
所以李俊要求他们沿着河流一首清理到山脚的位置,然后再从山脚的位置设置截断隔离带。
王英他们带领的兵只是其中一部分倭兵,李俊看了一遍之后就不再管了,继续看下一个区域,监督每个区域的清缴进度。
这也是梁山使用仆从军的坏处之一,如果是梁山军自己出去作战,李俊只需要给各部安排好作战任务,等着他们完成就行了,但是这些仆从军一个个不用鞭子抽着都不带动的,虽然管理的都是梁山的军官,但是这些梁山军官也没有见过这么不靠谱的兵啊,王英这群人还好,他们己经习惯了,该杀就杀,凶名在外,震慑的住。
但有些军队就不行了,需要李俊亲自过去杀人,教那些将领杀人,这样才能保证推进的速度。
快速推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节省粮食,梁山在准备大战,这边耽误的越久消耗的粮食越多,要是这群人能快速推进,就能不断的从这些部落抢到食物解决大部分问题,如果慢慢来,那婆罗洲自己产的粮食都不够他们吃的,还要从外面搞,这是李俊不愿意看到的,那会显得自己很废物,影响自己将来的封号。
李俊觉得自己肯定能得到一个封号将军了,但是什么封号就不确定了,他最近也学习了大汉历史还有军制,发现很多将军封号听着很牛批,其实是杂号将军,齐王殿下都说了,将军名号有先后好坏之分,他当然不乐意要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