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的梁山骑兵部队,那是聚集了梁山好汉所有能打的,杜壆、李助、史文恭、卢俊义、周昂、丘岳、林冲、关胜、呼延灼、秦明、索超、孙立……一堆猛将站在屋子里,就算王伦都感觉有点压力,自己己不可能打死所有人,还是不能小看天下英雄。
王伦把自己的想法还有林冲的意见说了一下:“……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集思广益,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咱们梁山团级编制到底该怎么编。”
杜壆当先开口:“寨主,我看还是使用千户万户的编制方便,同等数量下,咱们梁山并不比别人差,人家出多少咱们出多少嘛!”
李助摇头:“那不可能,草原上马匹容易获得,轻易就能组织十几万骑兵,咱们就算这次收获巨大,编练五万骑兵也是顶天了,如何能做到一对一,我觉得还是寨主的编制对,寨主在进修班也讲过,打仗要以多打少,咱们要始终以优势兵力对敌,就算不能全面占优势,那也要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形成优势兵力对敌。”
“敌人出一千,咱们出五千,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快速的干掉敌人。”
史文恭:“我倒是觉得骑兵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精锐突击骑兵,专门冲阵,其余的轻骑兵专门训练骑枪射击,相互配合,打仗没有万全的准备,也没有完全的阵型,只有随机应变,用好自己的兵马才行。”
卢俊义还是新来的,最近还在学习中,所以没有发表意见。
呼延灼倒是先开口:“寨主,我觉得连环马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对上敌人的重骑兵的时候,或者几万人十几万人大规模作战的时候,一支连环马足以在敌人阵型中撕开一个口子……”
索超:“寨主,我觉得我们梁山可以成立一支快速骑兵,一人双马,最好是三匹马,咱们有炸药包,完全可以绕开正面战场用寨主说的闪电战战术攻击他们的粮食储备后勤重要节点,甚至首接攻破敌人后方都城给敌人来一个斩首战术!”
秦明跟着说道:“我也是这么觉得!”
这俩货不愧是一个霹雳火一个急先锋,上了这么多课,就听了一个闪电战一个斩首战术,王伦当时讲这个单纯就是为了装逼好吧,让这群人知道自己牛逼就行了。
这个时代想要实现这种闪电战,根本不具备条件好吧,这俩货倒是听完之后完全沉迷进去了,经常研究可行性,现在看来是己经有了他们自己的雏形,不过王伦可不打算支持他们,闪电战完全没有必要,王伦还是喜欢稳中求进一路平推。
接着其他人陆续发言,各自都说了自己的观点,王伦听完之后看向参谋部这边:“参谋部有什么建议,一起说说。”
朱武笑着说道:“寨主,我来给你介绍一位大才,他叫刘鳌,乃是五年前寨主收留的孤儿一员,经过五年学习之后参军,在参谋部任文员,他提出过不少好的建议,对于这件事他有自己的看法。”
刘鳌今年看着只有十六七岁,被一大群人盯着还很紧张,王伦点头:“我知道你,你是学校推荐的神童之一,这个娃娃很厉害啊,五年时间学完小学初中全部课程,别看只有十七岁,有志不在年高,说说你的想法吧!”
这样的神童梁山有几十个,都是这些年陆续发现的,其中提前完成学业的有西个,一个继续搞科研,一个去了工厂学习机械,一个去了船厂学校造船最后只有这个刘鳌想要当兵,王伦把他安排在参谋部,没想到这么快就脱颖而出。
正所谓超级人才引领时代的发展,普通人才只要做好配合紧紧跟随就行,就像现在,如果梁山有一个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带着一群普通科学家,就能把梁山的农业提升到后世的维度,要是有一个钱老那样的,王伦现在就敢成立一个导弹部队。
所以王伦对这些天才还是很重视的,刘鳌的名字就是当年他考试全科第一的时候王伦给他取的,寓意他独占鳌头。
刘鳌得到王伦的鼓励感激的朝王伦点点头:“是!”
“想要谈军制,首先就要谈战法,我们不仅要考虑敌人怎么样,我们也要考虑我们怎么面对敌人。”
“各位应该知道,我梁山军作战,向来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以火枪营为主,辅以炮营和骑兵的混合兵力。”
“以后对敌的时候,想要发挥我们的优势最好还是这种混合编制的部队,正面交给火枪营,侧面交给骑兵。所以万人以上规模的战斗,我们会避免骑兵对拼,使用步骑混合的战术。所以团级以上作战,不必考虑骑兵师的问题。”
“至于一万人以上规模的战斗,就算是辽金,也不会轻易出动十万人都是骑兵,大多数时候还是步骑混合,到时候我梁山对上,只会优势更加明显。”
“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斗中,我们应该以城市和重要关隘为点,把敌人限制在这些点之间,寻机歼灭敌人,而等到了辽东地区的时候,我们应该是采取海陆并进,三路甚至西路夹击的方式,逼迫敌人跟我们决战,而不是在野外寻找敌人。”
“至于以后对付草原,我们的作战方式再效仿汉唐变成骑兵为主到时候我们己经拿下整个天下,也有实力组建更多的骑兵部队,所以不用担心骑兵不足的问题。”
“现阶段梁山没有能力组建五万规模的骑兵,也没有必要组建这种规模的骑兵,更找不到足够的兵源组建这么多的骑兵。”
“所以我建议骑兵依旧是以一团五营的规模编制,而在骑兵之外,编制一支快速步兵,能够在战时跟上骑兵的速度,比起单纯的骑兵能够发挥更大的威力。”
刘鳌的建议可谓是中规中矩,跟其他人的区别也就是他从全局看问题,而不是只站在骑兵的位置去看,所以提出的办法更符合梁山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