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世民安慰说道:“孩子还小,大点就好了”。
夏世民和陶雨涵见面的少,並不太了解这孩子的真实性格,现在一听陶海洋说的,这才觉得,如果真如他所说的这样是有点问题。
但就算是有问题,夏世民也不可能说你家孩子有问题要治,那就不是陶雨涵有问题了,连著夏世民脑子也有问题了。
再好的兄弟,再好的哥们,你还能好的过人家父女俩去?
人家的闺女自己可以嫌弃,你这边指三道四的是做什么?所以夏世民就只能说上一句不痛不痒的话。
这话纯粹就是瞎扯,老话说三岁看老,现在陶雨涵就这脾气,现在要是不扳过来,以后到了社会上有的苦头吃呢。
池佳雯也不傻,她也不轻不重的劝道:“这才多大点儿,等过两年就心智成熟就明白了”。
“不小了,该懂的都懂了”陶海洋也知道,这家两人是和宽自己的心。
以前陶海洋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今天也就是来这里,把闺女放在一帮孩子群里面这才发现,自家的孩子小毛病一堆。
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想法,觉得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那种干啥啥不行的,仗著父母有钱混日子的。
不否认有这种孩子,但是大多数有钱人对於孩子的教育都是重视的,送的好学校,这些学校无一不是拥有过硬的教育资源。
硬体这个东西可能差不多,学校有计算机啊,有投影仪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学校环境啊之类的也可能差不多。
但是在软体上能差的那可就太多太多了。
就比如说夏明昭的学校,十岁的孩子排个短话剧,就是简单课外时间在同学面前演的小话剧,就相当於兴趣小组性质的。
能请到海都话剧团的专业导演来指导,也带著孩子去看海都话剧团现场看人家是怎么排练,怎么表演的。
你要对音乐有兴趣,海都音乐学院的老师,几乎每一周都会在学校有一场小演奏和教学会。
一般的学校能有这条件?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只要中人之资,眼界上就已经远超过普通孩子了。
这样一代一代的这么砸下来,有钱人家的孩子眼界广,见识多,学的东西丰,普通人家的孩子都在开心快乐的童年中渡过,几代下来那就是鸿沟。
这就为什么现在很有有识之士担心国家社会固化。
原来陶海洋没有觉得,觉得自家闺女还成,就是成绩有点不得劲儿,孩子还是好孩子。
但今天自家闺女往这群孩子堆里一放,立刻放大了她身上的缺陷,不光是学习能力,最要命是性格上的缺陷。
这让陶海洋开始担心起闺女的未来。
夏世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说啥都错。
池佳雯望了一下夏世民,她也有点尷尬。
“算了,不说这个事了”陶海洋也明白,教育孩子这事是自己的事,別人不好搅和进来。
“你弄那些东西就准备给明昭玩?”陶海洋自己转移了话题。
夏世民点了点头,接著又解释道:“原本我就让他们弄一两个车子过来就行了,让明昭没事的时候休息一下子脑子,谁想到这帮人弄了这么多过来”。
合友的范文成这些人不知道自家的太子爷非常聪明,而且还有极强悍的自律性,他们虽然见过,但都觉得孩子嘛,肯定啥也不懂,一开始別搞的太难,让太子爷失去了兴趣,想著循序渐进,结果一循起来,就搞出来这么多。
没有办法,理科生的坏毛病,容易把事情像解方程一样来折腾。
“你也真是下血本啊”。
陶海洋有点感嘆,此刻,陶海洋心中已经再琢磨,是不是咬咬牙,把自家闺女也送到这种死贵死贵的学校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