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老朱微微坐直身子,愈发用力握住龙椅把手。知子莫若父,以他对自家儿子的了解,朱标应该最不信什么祥瑞之说才对。甚至蓝玉提出如此请求,事后朱标训斥他一番也是正常。可为何朱标今日竟如此反常!甚至还说什么将那石头运至京城便能巩固国本?那玩意儿又不是稻米、又不是粮食。百姓没饭吃,难不成还能趴在上面咬上两口?“标儿?”“父皇容禀!”不等老朱开口问询,只听朱标声音愈隆,朗声进言道:“适逢我朝安定,开国战、册封太孙、皇位转替之时,天降玉石于东海。”“此乃国祚绵绵之兆!”“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若父皇不予理睬,置之不理,恐会生变。”“儿臣以为,当以此玉石,铸孝陵之柱。有此祥瑞,我大明定可兴盛万年!”“狗屁!”老朱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可依旧很是不屑的冷哼了一声。纯他娘的放狗屁!还他娘的大明兴盛万年!就凭那块破石头,大明就能兴盛万年?老朱甚至觉得眼前的朱标有些陌生。这些个狗屁奉承话,怎么听都不像是朱标能说出口的才对。而且!这小子不该痴傻到不知道那块玉石运至京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对!“依旧不可!”压下心头疑惑,老朱再次驳回道:“此玉石运至京城,或需征调民夫万人以运。”“劳民伤财,甚为不妥。”“父皇!”朱标再次道,“诸将此时正陆续返京,或可抽调军中士卒,以运其石。”“沿高丽,至北平,过河北、河南,直抵应天。”“不出一年,便可功成。”“少他娘的扯淡!”、老朱终于忍不住了,蹭的一下便站起身子,冲下方的朱标怒声斥道:“兵卒为国戍边,是他娘的保家卫国,保大明境内太平!”“咱大明的将士,不是让你小子用来给那破石头开路的!”“倘若兵卒运送期间,敌军犯边,又该如何?”“父皇”“此事无需再议!”“运玉石至京城,劳民伤财,断不可为!”饶是老朱已然下了定论。饶是老朱的语气十分坚决。可老朱刚一说完,却见竟直接跪在大殿中央,再次祈请道:“儿臣求父皇三思,此玉石当真乃国之祥瑞,当运至京城,充为孝陵之柱。”“若父皇不准,待儿臣执政,待儿臣修建皇陵之时,定要以此石为柱。”“混账!”老朱甚至被朱标气的有些晕厥,微微晃动了下身子后,脱下鞋子便朝朱标狠狠砸了过去。“自古昏君多如是!”“在位执政之时,不思惠民之策。只想着有什么狗屁祥瑞,便能保证国祚!”“扯淡!”“纯他娘的扯淡!”“若真是如此,阿房宫、伟百里,大秦何以倾覆?”“通天楼,高百丈,前唐如何消亡?”“你小子也不动脑子想想,楼阁庙宇修的宏伟有个屁用!”“皇陵修的如何气派,又有何用!”“若死后真能庇佑后世子孙,轮得到咱爷们坐江山?”老朱当真被朱标气的不行。此刻压根看不见下方那些目瞪口呆的朝臣。此时就好似在后宫内堂一般毫不顾忌,指着朱标的鼻子破口大骂道:“还有!”“你小子还他娘的没继位呢!你小子正值年少!”“可你这混小子现在竟然想着给自己修建陵寝?”“咱他娘的半截身子都入土了,咱的孝陵方才刚刚动工。”“你小子急什么急,你他娘的是想撇下你老子先走一步?”老朱越说越气,抓起仅剩最后一只的鞋子,又朝下方的朱标狠狠丢了过去。而看见老朱竟如此失态,压根不顾及朱标的太子威仪。当着他们这些朝臣的面,直接满嘴脏话,破口大骂。一时间,整个奉天殿寂寥无声,就好似只有老朱、朱标父子二人一般。殿内百官更是无不耷拉着脑袋,压根不敢抬头。若有可能,他们此时宁愿当场戳聋自己的耳朵!毕竟老朱那番话中,有许多是他们身为臣子压根不能听到的。可更让他们为难的是。若此事跪地,因听到了不该听的而请罪。那便说明他们还是将老朱的话听进去了。所以此时众人就装作没听见一般,只是耷拉着脑袋,不敢有半点反应。可让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饶是老朱怒气冲天,火冒三丈。朱标就跟压根没觉察到一般,甚至就好似那不会察言观色的莽汉般,迎着老朱的怒骂,迎着老朱那骇人的怒意,依旧开口道:“父皇,儿子钟爱玉石,有此美玉,故而欣喜。”“人活百年,终有一好。”“儿臣不敢欺瞒父皇,倘若父皇此时不命人将那东海玉石送至京城。”“儿臣私下定会派人好生保护。”“待将来登基,儿臣定会即刻命人送至京城!”“混账东西!”老朱开口骂着的同时,快步走下玉阶。当路过李善长时,一把将他手中笏板夺走,不由分说便朝朱标后背噼啪砸下。“你小子给咱记清楚了,那玉石不能运!”“你也不能喜好玉石!”看着朱标腰间挂着的玉牌,老朱一把扯下,狠狠砸在地上。旋即抬腿一脚,直接将朱标踹翻在地。“睁大你的狗眼好好看看!”“这破玩意儿有啥好的!”“你可知道,就这破玩意能养活多少百姓之家!”“小小一块玉牌,能让多少百姓填补肚子!”:()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