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东宫。李善长、刘伯温、詹同等人拟好税改章程,纷纷呈给朱标。朱标翻阅过后,也觉大致可行。“诸卿以为,税改第一步设在江浙一带可好?”明白朱标的意思,众人纷纷点头道:“江浙富足,当设在江浙。”“臣等无异议!”“臣等无异议~”“好~”就在朱标即将下令之时,刘保儿站在门外禀告道:“启禀太子殿下,郑国公、曹国公之子求见。”“快传!”待二人走进正殿,李景隆抢先一步禀报道:“殿下,各县兵库之中,兵器、箭矢均有缺漏。”“经过询问,乃是官员监守自盗,卖给一自称是来自山西的商人。”朱标微微颔首,倒是没太放在心上。地方官员监守自盗,将兵库中长刀、箭矢偷偷卖出一些,并不算什么大事。依律严惩,杀几个以正视听便也足够。想来各个地方上的铠甲数量都是极少,而且每一套甲朝廷都记录在案。给他们天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售卖全套铠甲。至于商人需要兵器,通常是找民间打造。此时不惜高价从官府手中偷偷购买,也应该是买个一两把的官刀,好在行商路遇土匪之时,撑撑场面。“景隆,可发现各地府库与此次叩阙案有关的线索”“并没有。”李景隆说完,冲旁边的常茂使了个眼色。见常茂压根不搭理自己。李景隆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还请殿下息怒!”“殿下,臣清查各地兵器府库,发现有四成兵器,均被官员倒卖。”“而且!成套甲胄也不见踪影”“嗯?”听到朱标冷哼出声。李景隆岂能不知,此时的朱标定大为恼火。毕竟依照大明律法,民间胆敢私藏一件成套甲胄,那便要处以极刑。哪怕只是半衫的甲片,也都要处死。历朝历代,私藏兵器或许无罪,可私藏甲胄那便是谋逆大罪!“而且!”强压心头不安,李景隆忙继续说道:“沿路臣还发现了不少私自铸造兵器的民间作坊,甚至还有人偷偷研制火药。”“臣拷打询问之后,从那些工匠口中得知,乃是一自称来自北平的商人出资购买。”李景隆顿了顿,看向朱标沉声说道:“山西、北平若想购得兵器,安会到不远万里到南方购买!”“先前臣下令驻守东南,曾与倭寇交手,此次所查兵器竟与倭寇所用相同”“等等!”朱标出声打断,忙再次确认道:“景隆,海寇、倭寇二者可是不同!”“你确定此次所缴兵器,与倭国的倭寇所用相同?”倭国的倭寇,这几个字朱标语气极重。可李景隆却没半分犹豫,当即点头道:“臣确定,乃是倭寇!”“嗡~”话音落下,朱标只觉脑中惊雷炸响。想要强撑着站起身子,可一瞬间竟觉得双腿失力,又重重摔回到了椅子上。海寇!乃是张士诚、陈友谅残部,他们不愿归降大明,故而盘踞海上。江浙之人心念旧主张士诚,资助海寇还算情有可原,毕竟朱标也知道,大明开国这近十年,老朱对江浙一带的政策都不算好。可是!他们为何要资助倭国的倭寇!他们为何要资助外邦,助敌国侵略自家百姓!身为是现代人,朱标对倭国的仇恨自是与生俱来、刻入骨髓中的。对待倭国人,朱标恨不得将他们尽数屠灭,挫骨扬灰。若不是小男孩、邱小姐,自己有生之年难以制作出来,朱标恨不得将倭国小岛从地图上彻底抹除!朱标也不强求当下大明的人,与他一样仇恨倭国。可最起码,他们该有中华儿女的坚守与骄傲。资助外邦,侵略本国,翻遍史书都是罕见!朱标当真没想到,此等荒唐行径竟在大明上演!历史上,大明沿海,倭寇袭扰,自洪武年便有。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四朝,倭寇虽袭扰百姓,却也不足为惧。就连军事眼光极其长远的朱元璋、朱棣,对沿海倭寇也不太重视,甚至朱元璋还将倭国定为了不征之国。按理来说,洪武二十一年,老朱命汤和于沿海修建卫所五十九处,足以将倭寇打趴。就算不能彻底剿灭,连线的卫所也能防止倭寇劫掠沿海兵民。他们无法劫掠沿海百姓,弹尽粮绝之下,只能灰溜溜滚回倭国。朱标原本想不明白,为何倭寇没有就此中断,销声匿迹于洪武、永乐两朝。而且还在一百年后的成化、嘉靖演变成让朝廷一大头疼的难题。现在!朱标彻底想明白了!若不是有人资助倭国,他们怎么可能在没有任何好处的情况下,冒死劫掠大明沿海!“景景隆,涉案商人可曾抓获?”“回禀殿下,据工匠招供那商人今夜便到,臣已命龙骧、豹韬两卫布下天罗地网,定能抓获!”“好好,一旦抓获,即刻押送京城。”朱标强压心头愤怒,继续下令道:“售卖兵库兵器各级官员,押到奉天门前,明日朝会前处斩。”“为倭国打造兵器工匠,一一并处斩。”听到朱标下令之时,声音都有丝丝颤抖。即便将这些工匠尽数处斩有些残忍,可在场众人却无一人开口求情。“传令北境,命徐达亲率十万人马,借道高丽,与蓝玉部汇合。”“传令驻扎高丽的倭国北朝之主足利氏,命其就倭寇进犯大明沿海一事,跪京请罪。”“传传信国公汤和前来东宫”:()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