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杏花酿乃是一两银子,一坛子便是五斤,三十坛那便是一百五十两。他李叔正虽不拮据,却也不如詹同一般出身豪族。这一百五十两乃是他一年多的俸禄,如此平白无故打了水漂,终究还是有些肉疼。“李俨兄”“叔正兄,本官同你来此,无外乎是想询问谢全开源节流之法。”“如今谢全已走,那本官也告辞了。”见李俨也准备离开。李叔正微微抿了口酒。他是摸不准谢全的脾气,可对这李俨还是十分了解的。“李俨兄当真如此糊涂?”“哦?”李俨转身看向李叔正,疑惑道:“本官如何糊涂了?”“俨兄,殿下所言开源也好,节流也罢。总之是将真金白银送入国库,如此便势必要有人受些委屈。”“要么是文臣,要么是武将,最次也要是百姓。”“可老兄以为,以殿下的性子,会最先拿谁开刀?”“这”李俨眉头一紧,整个人也沉默了下来。即便他心中早有猜测,可终究是不太想承认。朱标断不会从百姓手中取利。而北伐大胜,加之国战未休,此时也不好向武将索取什么。最明智的,恐怕就是从原本就很微末的文官俸禄中,再削减一些。“可是”“我朝文臣的俸禄,几乎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低的。”“殿下体恤我等,想来不会”“李俨兄!”李叔正起身将李俨送到座位上坐好,正色说道:“殿下的确体恤我等,我皇爷的性子,老兄岂能不知?”“换句话说,与册封太孙的庆典,与太子殿下纳侧妃相比,削减文官俸禄又算的了什么?”“这”李俨闻言沉思良久,旋即重重叹了口气。“也罢。”“若削减文臣俸禄能为殿下分忧,本官愿在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开口进言。”“本官愿当这个恶人,权当是报殿下先前的救命之恩。”见李俨执拗如此,竟当真要进言削减文臣的俸禄。饶是李叔正也不由一惊。毕竟若李俨当真如此,那他定会在文臣之中落个千夫所指的境地,甚至于士林之中也是不容。想不到先前朱标为李俨求情,请求老朱宽恕其失察之过。如此竟能让李俨不顾名声,忠心到有些执拗的地步。见他说完便又要起身,李叔正忙出言安抚道:“李俨兄稍安勿躁。”“老兄你主管户部,我朝文臣一年的俸禄才有多少?”“可那些武人却是不同,他们不仅有官职俸禄,多半也都有爵位俸禄。”“而且外出打仗,私藏缴获,盘剥克扣,最不济营中的空饷都能让他们吃个脑满肠肥。”“削减文臣的俸禄,那是断了咱们文人一家子的口粮。”“可若是削减武将的俸禄,对他们来说也是无伤大雅。”“嗯”纵然李俨也知功勋武将的确比他们文臣宽裕许多。可李俨更清楚,那些个勋贵武将都是追随老朱打天下,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一路坎坷走过来的。他们有如今的恩遇,也是人家豁出性命换来的。“叔正兄,北伐大军刚刚得胜,国战未完。”“况且亲征之前,大多武将都是把所有家产尽数冲入军中。”“如今之际,不好苛待武将吧。”“这如何能算是苛待!”李叔正表情严肃,郑重回道:“饶是他们先前将家产交出,充作军用。”“可北伐之战中,他们难道没有缴获?没有私藏?”“加之这些武将的爵位,每年最少是五百石的俸禄。”“让他们交出些,不过是从千金家产出些微末罢了。”听李叔正说完。李俨沉思数秒,旋即似意识到了什么一般,猛的严肃了起来。“尚书大人,你似乎对武将,多有不满啊。”“嗯”见李俨反应过来,李叔正倒也不意外。毕竟同为尚书,李俨又能比他笨到哪里。“李俨兄所言不错,在下的确对武将有些不满。”“只不过,在下所为乃是为我国朝长治久安!”“为我朝长治久安”就在李俨愣神的功夫,李叔正表情甚是严肃,朗声说道:“年初勋贵案,难不成李俨兄忘了个一干二净?”“胡惟庸虽是叛逆,可他位居丞相一职,加之早前陛下对武将也多有不满。”“先前朝廷之上,我等文臣也算与武将旗鼓相当。”“可如今呢?”李叔正目光灼灼紧盯李俨。语气高亢的同时,甚至还带着几分狠意。“如今朝廷裁撤丞相,文臣位高者,无外乎六部尚书。”“可武将位高者,不仅有五军都督府主事,还有总领大军的大将军,甚至还有那直属天子的锦衣卫。”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难道俨兄还看不到,眼下我大明朝堂,文武早已失衡!”“加之现如今我朝最重无外乎国战一事。”“国战之后,不仅武将地位更盛,他们的子嗣也会逐步进入朝堂!”“李俨兄难道想看我巍巍大明不重礼法,只图强兵?”被这么一说,李俨表情微顿,却也不知该如何作答。的确。若只是追随老朱打天下的那些武将位高,若只在洪武一朝武将地位超然,那倒罢了。毕竟历朝历代,开国定鼎之初,武将地位自然要比文臣更高一些。等国家安定个数十年,文臣的地位便会慢慢上来。这本没什么好在意的。只是也的确如李叔正所言。那些功勋武将的子嗣,也在逐步进入朝堂。李景隆、徐允恭、邓镇、汤鼎,各在地方震慑外敌。最重要的是,冯胜侄子冯诚甚至已在高丽,统帅一军。如此下去,日后大明的文臣恐怕都难以翻身。“李俨兄,在下身在礼部,深知那些悍将平日所行,多不合乎礼制。”“早先廖永忠私藏龙凤器具,太子殿下只是免其爵位,让其到凤阳种田。”“国战一开,竟不顾其过,将他调往高丽,统帅海军。”“邓愈之女,秦王侧妃邓氏违抗圣旨,蛊惑秦王。”“可太子殿下却丝毫不提其过,只是将此事掩盖下去。”“甚至还赏赐了卫国公一家。”“诸多勋贵平日宴席,亲友婚丧,年节诞辰,所设宴会多不合乎礼制,甚至有僭越之嫌。”“可陛下顾念同袍之谊,太子不拘小节,故而从未严惩。”“李俨兄,若长此以往,国朝礼法何兴?”“难不成还要让这些武将继续玷污礼法,难道我大明也要沦落到礼乐崩坏之境地?”:()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