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病?”朱标斜了一眼胡惟庸,玩味说道:“父皇方才重开风闻奏事,整肃吏治。”“胡相却在此时告病,难不成是对父皇重开风闻奏事心有不满?”“啊!”“臣臣哪敢啊!”“臣”见胡惟庸满脸惶恐,登时便又要下拜。朱标轻笑一声,将其拦下后,继续说道:“父皇乃是明君,胡相又是我朝肱股之臣。”“若对父皇重开风闻奏事有所不满,大可直谏。”“想必父皇看在胡相昔日功劳的份上,定然不会怪罪。”“父皇,您说是吧。”听到朱标这话。老朱脚步微顿,看向胡惟庸沉声点头道:“太子所言不错。”“惟庸啊,若是你觉得咱重开风闻奏事有所不妥,大可以直说。”“何必闹脾气,说什么告病归家!”尽管老朱面容和煦,朱标更是满脸的关切。可此时胡惟庸却感觉置身千年寒冰的冰窟一般。每寸皮肤,此时都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寒意。每个毛孔,似乎都在诉说着此时的恐惧。“陛下,臣”“臣以为!”当看到高启、宋濂,以及所有官员,好似看热闹不嫌事大般,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而老朱、朱标更是表情玩味。等着自己发表关于重开风闻奏事的意见。胡惟庸深吸口气,努力平复心情道:“臣以为,开风闻奏事,乃明智之举。”“凤阳一地,一百二十八名官员尽是贪墨不法、欺压百姓之恶徒。”“试问天下有多少郡县,也如先前凤阳一般?”“重开风闻奏事,足见陛下圣明!”胡惟庸说着,似乎很是敬佩一般,冲老朱恭敬叩首。也是听到胡惟庸吹嘘老朱重开风闻奏事。宋濂、高启等人脸上虽有鄙夷,倒是也不意外。胡惟庸素来擅长逢迎圣意。若非如此,他也坐不上左丞相的位置。旋即。周围官员也跟着胡惟庸,跪地高呼。“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只不过陛下,臣胡惟庸还有一点担忧!”也是在众人高呼圣明之时。胡惟庸昂起脑袋,看向老朱正色说道:“风闻奏事,虽可依照传闻弹劾官员。”“然我大明以法立国,绳治官员,仍需查有实据。”“臣胡惟庸,斗胆恳求陛下。”“处置官员之前,定要查有实据!”此话一出。上一秒还对胡惟庸阿谀奉承,尚有几分鄙夷的宋濂、高启等人。此时竟满是惊诧,有些茫然的看向胡惟庸。谁也没想到。历来逢迎圣意的胡惟庸。此刻竟敢当着百官的面,劝谏老朱。谁也没想到,胡惟庸竟敢如此勇猛,竟敢当着百官的面,锐意直谏。要知道,胡惟庸方才所言,几乎是在说风闻奏事的弊端。此话几乎是在扫老朱的面子。周围官员毫不怀疑。接下来,老朱定然会发雷霆之怒,好生训斥胡惟庸。只不过。看着慷慨陈词过后,将头老老实实抵在地上的胡惟庸。老朱、朱标对视一眼。随即。朱标竟也顺着胡惟庸的意思,冲老朱说道:“父皇,胡相所言极是。”“风闻奏事虽可依照风闻流言,弹劾官员。”“可若要定罪,也需查有实证。”“儿臣也求父皇能谨慎处之。”明白朱标的意思。老朱不经意瞥了朱标一眼,淡淡开口道:“太子、惟庸所言极是。”“既然如此,纠察官员之过,就交由你二人处置吧。”听到这话的瞬间。胡惟庸猛的抬头,准备拒绝。可不等他开口。朱标当即领旨道:“儿臣遵旨!”“儿臣定与胡相妥善处之!”见胡惟庸甚至还有些呆滞。朱标将其扶起后,愈发关切说道:“胡相,父皇将纠察官员过失的任务交由你我二人。”“还望胡相不留余力,助孤建功啊。”“这”“臣领旨”“汤鼎、冯诚,自今日起,你二人进入中书省,保护胡相。”“若有奸邪之人,胆敢行刺胡相,孤准你二人先斩后奏!”“末将领命!”看着径直朝皇宫走去的老朱、朱标。胡惟庸只觉此时身在梦中,方才发生的一切好似虚幻一般。方才劝说老朱绳治官员时,要查有实证。为的,便是浅浅激怒老朱。好让老朱训斥他一番,他好借机称病在家,躲过此次风闻奏事的风波。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听到他的话,老朱非但没有恼怒,反而还认同他的话。甚至还让他与太子朱标一起,主管风闻奏事。从凤阳回来,历来食肉饮血的朱元璋,也开始吃素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定然不是!老朱、朱标这对父子,一心把他胡惟庸踢到旋涡中心。恐怕是想让他胡惟庸死在此次风闻奏事的风波之中!念及至此。胡惟庸心头升起一抹寒意,神情愈发警惕了起来。特别是看到此时,沐英、蓝玉紧紧跟在朱标身后。汤鼎、徐允恭、邓镇、冯诚等功勋子弟,也以朱标马首是瞻。胡惟庸心中不免自嘲苦笑。与朱标的势力相比,从始至终他都处于劣势。可他还真要学学朱元璋,纵然身处劣势,也要绝境求生!皇宫中。老朱换上舒服的粗布麻衣,很是慵懒的斜靠在榻前笑道:“这胡惟庸,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真有些可笑!”“爹,这胡惟庸也的确是聪明!”朱标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笑着说道:“当着百官,当着士林百姓的面,胡惟庸恳求此次风闻奏事,需查有实证过后,再行处置官员。”“如此,他胡惟庸身为百官之首,自然赚足了名声。”“恐怕就连宋濂、高启等人,也不得不认为他胡惟庸,乃是宽济为国的平和忠臣。”“没错!”“是真的聪明!”老朱微微点头,眸光也变得深沉了几分。风闻奏事的目的,本就是让众多官员依照传闻相互弹劾。朝廷再依照这些弹劾,动用刑部、锦衣卫调查。可胡惟庸却提议要查有实证后,再行处置。如此,风闻奏事的效果便大大削减。甚至说,此次风闻奏事也就形同虚设。恐怕就连胡惟庸也没想到,自己这个皇帝,当真会准了胡惟庸的提议。“标儿,咱答应胡惟庸,此次风闻奏事要查有实证过后,再行处置官员。”“这就等于废了风闻奏事。”“这样一来,那些手上证据不足,或者认为仅凭些许过错,扳不到胡惟庸的臣子。”“担心不能对胡惟庸一击毙命,担心胡惟庸事后报复。”“故而也就不敢贸然弹劾胡惟庸了。”“如此,对你整盘谋划可没什么好处。”:()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