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叹了口气,只觉得刚刚舒缓没多久的神经,又开始紧绷起来。
“就没有简化一点的方案了吗?”她垂死挣扎。
等流程都走完,那些合作邀约大概也早就消失在人海了。
没想到宝珩思索片刻,居然真的点了点头。
“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如果你只是先跟对方做一些创作交换,还不涉及发行,那流程可以简单些。”
“你先写一份简单的意向说明,把合作目的、预期内容、对方基本资料列出来,交给智慧。她可以帮你挂在A&R那边的临时协作档案里。”
“前提是不能签署任何绑定性合约,不涉及收付款或版权确认。你们的交流内容要保存好记录,特别是带时间戳的沟通痕迹,以防将来有归属争议。”
“等真的做出值得发布的成品,再单独立项,走正式审批流程。”
YG虽然一向以“音乐人导向”著称,但这份自由,是建立在服务公司艺人项目的前提之上。
实际上,YG对内容与版权的掌控相当严格。哪怕制作人在项目内部拥有相当大的创作空间,也几乎没有人能以个人名义独立主导对外合作。
在这样的体系中,Lia所提出的做法,并不寻常。
但她提出来的时间点却格外微妙——
YG正处在结构调整期。
日本仍是主要目标市场,但在此之外,公司也在尝试寻找更适用于北美市场的发展路径。
只是北美市场的拓展仍在初期阶段,合作多停留在媒体曝光与平台分发层面,音乐创作与输出机制尚未成熟,远未形成稳定体系。
Teddy等人忙于核心艺人的大项目,新人制作人尚未培养成熟,公司在内容制作层面其实是严重缺人的。
Lia的提议,某种程度上刚好踩在了这个系统边缘。
对公司而言,她不是主要制作人,也没有任何重大资源绑定。她的尝试,是低成本的探索:如果失败,公司几乎没有损失;但一旦成功,公司可以随时整合成果、重新接管。
Lia倒是没有想到背后还有这一番思量,听完宝珩的话,只如释重负般舒了口气。
这件事,比她原本预想的顺利得多,甚至比那份专辑制作提案还顺利。
她点头,对宝珩认真地道了声谢。
“有想好合作人选了吗?”宝珩问。
“嗯,目前有一个,IsaacKim。”Lia回答。见宝珩似乎感兴趣,便多介绍了几句:
“这位是韩裔美籍,之前在一个Indie厂牌做vocal制作,现在是独立音乐人,就住在洛杉矶。”
“我最早在SoundCloud就听过他的一些作品,风格跟我现在的创作比较契合。”Lia顿了顿,“是目前我能接触到的人里,最合适的那一个。”
宝珩看着Lia,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
她看着权至龙一路长大,如今又看着Lia长大。被这些天才又努力的人环绕,哪怕她几乎已经适应他们恐怖的成长力,却仍旧会在某个瞬间,为他们的判断力和行动力惊叹
从公司出来的时候,天色已近傍晚。
离开之前,她去了公司健身房。
这个地方她很久没来过了。上一次还是当练习生时,公司每周安排的两次体能训练,为的是跳舞不影响气息、基础体力能跟得上舞台表演。
她是顺路去看李夏怡的——她签约不久,正在接受系统训练。
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公司对她的整体管理仍然参照艺人标准:声乐、舞蹈、语言、形体。
听宝珩说,除了公司安排的课程,大部分的时间她都泡在健身房里,以确保出道后的上镜效果。
Lia没有提专辑的事。
她知道李夏怡对她有亲近感,而这种感情,在某些时刻可能会影响判断。
她希望如果有一天这张专辑真的由她来做,李夏怡接受它,是因为作品本身足够好,而不是出于某种信任投射。
但她也不至于因此刻意回避。
她们聊了几句,关于天气、饮食和训练进展。
离开公司后,她去便利店买了份简单的晚餐,一份奶油意面和一瓶柚子气泡水。
简单加热完,她坐在店里靠窗的桌边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