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制作人的口腔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什么呢 > 100110(第3页)

100110(第3页)

严格来说,她的行程和他们并不重叠。只是这次实习恰巧要随组出差日本,她便计划周末从东京搭新干线过来,和大家一起看场演唱会。

Kush甚至特地为这趟旅行规划了一条他自称“松弛但不无聊”的路线,内容神神秘秘,非要等落地后再揭晓。

Lia并不太相信他能拿出什么靠谱的安排,但还是配合地在群里夸了几句。

Kush感动得当场发誓要给她“包圆”——

毕竟,整个群里,也只有她一个人回复了他——

大阪狗狗[好的]

第102章

飞往大阪的航班上,Lia趴在小桌板前,手里握着笔写写画画。

窗外阳光斜洒在舷窗边缘,折射出一圈圈轻柔的光晕。她戴着耳机,耳中反复播放的,是她和IsaacKim最近完成的那首Demo。

这次合作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

他们选中的那段素材,最初只是Isaac某天深夜随手录下的一段Loop。吉他的和弦柔和松弛,带着一点Neo-Soul的味道,Lia听完立刻就有了画面感。

她很快在Loop基础上编写了旋律,不到一周,两人就完成了第一版雏形。

Isaac在音色构建上的功力令人印象深刻,空间残响的处理也恰到好处,象是拂过晨雾的清风。

他在洛杉矶独立音乐圈算是小有名气,曾为几个中型厂牌制作过EP,也涉足广告与游戏配乐,在YouTube与Bandcamp上拥有稳定更新的频道,作品常登上lo-fi与Indie精选推荐榜,积累了一批忠实听众。

这首歌完成后,两人约定由Isaac通过自己的发行渠道上线,主要面向海外平台,预计在下半年公开。同时,Lia也会在自己的频道上同步发布幕后制作纪录,作为作品诞生的故事补充——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作品,也是一次创作记录的尝试。

眼下录音工作已近尾声,只剩下混音上的微调与版本筛选。Lia此行特地带上项目草稿和规划表,打算趁着飞行途中不被打扰的时间,把发行节奏、视觉概念初稿和素材投放顺序进一步梳理清楚。

Isaac对她这种诸事亲力亲为的工作方式感到意外。

作为独立音乐人,他对从零搭建一首歌的全流程早已习以为常。编曲、录音、混音、封面设计、版权处理、渠道投放事无巨细,几乎都是一人完成。他深知这套路径的繁复,也知道独立运作的沉重与自由并存。

但Lia不一样。

她背靠YG,那是韩国最成熟的娱乐系统之一。

在Isaac的最初设想中,像Lia这样的创作者,应该更擅长音乐本身,而将发布与统筹留给团队分工处理——这是主流系统运转的常态。

然而实际合作后他发现,Lia不仅对音乐结构有清晰的审美和技术判断,在视觉概念、节奏规划、受众投放这些环节,也有一整套系统性思考。

她甚至参考了Spotify的播放数据和Bandcamp的用户活跃曲线,整理出这首歌在不同平台上的最佳发布时间段。

“所以YG的其他人也是这样工作的吗?”他在通话里忍不住问。

“当然不是。”Lia笑出声。

事实上,过去她对这些事也所知不多。

她是从Isaac随口提起的一些关键词开始入门的——Spotify推荐机制、YouTubeShorts的点击构成、Bandcamp活跃时段、封面在不同设备上的裁切差异

这让她意识到,独立发行不是简单上传音源,而是一整套精密又富有策略的流程。

她开始记录、检索、观看相关访谈视频,有时也向宝珩介绍的业内人士请教,一点点填补自己的知识盲区。

她擅长总结与归纳。

很快,她便搭建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内容管理流程表,模拟完整的上线节奏,并设计了几套封面与视觉动线提案。她甚至为这首歌拟定了三种不同平台的投放文案策略,以适应不同受众语境。

她并不觉得这一切琐碎又麻烦。相反,这种系统性学习带来的掌控感,令她感到兴奋。

与其说她是在照搬独立音乐人的工作路径,不如说,像专辑制作这件事一样,她在迅速学习、吸收后,构建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耳机里的音乐还在缓缓流淌,Kush时不时探头看她一眼。

她神情专注,一路几乎没有抬头。

Kush见她这么认真,识趣地没有打扰,一路安静地坐着,直到飞机开始下降,才出来捣蛋。

“快到了,一会儿不工作地球不会毁灭的!”他笑嘻嘻取下Lia的耳机。

飞机正穿过一层薄薄的云幕,窗外的光线变得柔和。

此刻是傍晚时分,关西的天空染上了一层饱满的橘红,海面在夕光中波光粼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