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周,她的身价又不同了。
她还记得不久前宝珩递给她的那份议案,上面的品牌大多陌生,连听都没听说过。而现在,从快时尚到生活方式,各类主流品牌应有尽有,仿佛这世界忽然对她敞开了某一道门。
哪怕作为亲身经历者,她也仍觉得这一切充满了荒诞感。
她既是她,又不是她。
她很清楚自己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她没有突然变得更有天赋、更高产,甚至体力和睡眠质量反而更差了。但就在某个临界点之后,她忽然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投放”的对象。
她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她本人。
她更像一件产品,被市场以话题性和热度估值。她的受欢迎程度、可塑性、影响力,被转化为广告回报率、品牌适配度、用户触达率,一切被转化成数据、语言、合同。
但她又隐约意识到,这一切并不只是空壳。
她的身上,一定有些什么,是别人无法替代、无法复制的。一定有什么,是只有LiaKim这个个体才能提供的。
那不是包装,不是传播,而是一种更根本的东西——某种来自内部的创造力、意志力,或者更笼统地说,是生命力本身。
那是这个体系无法制造、无法量化的部分。
也是唯一能从体系中挣脱出来、逆转规则、创造奇迹的东西。
她很难具体清晰地解释自己在那一刻所领悟到的东西,但她知道,她抓住了那个东西,她需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还有这个——”河智慧翻到下一页,“综艺邀约里,只有一个音乐类节目符合你的偏好,其余都不太合适。”
“是什么?”
“《ShowMetheMoney》,M的新节目,说是要做hip-hop选秀,邀请你做评审。”河智慧迟疑了一下,又加了一句:“节目目前还没什么名气。”
Lia微微一愣,垂眼思索。
“其他综艺真的都不考虑吗?”河智慧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我知道你不是艺人,但热度这种东西,对你后续发展真的有帮助。”
她理解Lia坚持专注音乐的理由,但仍觉得,在这个阶段适当的曝光是必要的——哪怕只是为了打开更多可能性。
Lia轻轻摇头。
她理解河智慧的顾虑。但她拒绝,并不是出于什么“音乐人就该远离综艺”的清高立场。她早就确认过了,那条路走不通。
原因其实很简单:
她没有那么多精力。
比起她的意愿,身体更先一步反应出这种疲惫:她失眠,吃得也不多,过去几个月为了学业和节目几乎连轴转。她需要好好休息,然后重新找到自己的节奏。
“《ShowMetheMoney》”她顿了顿,“这个节目可以帮我约一下PD吗?我想了解一下制作方向。”
虽然节目本身名不见经传,不然也不至于找她当评审,但毕竟背靠M,资源不会太差,说不定能走出一条路来。
河智慧点点头:“好,我一会儿就联系。”
然后又往下翻:“还有几个邀约是国外音乐人发过来的,我把他们各自的主要信息都整理出来了。这个部分没有删减。”
“谢谢。”Lia道谢,接过来看了一眼,“这个我回去认真看,之后给你答复。”
河智慧的行事风格远远不像一个刚入社的新人。
她有条理、知轻重,接触不过几次,她就很快摸清了Lia的需求,也清楚Lia会怎么判断,甚至能提前一步把她在意的合作优先级准备好。
音乐人合作,是Lia最看重的环节。
一方面,国内的合作推进往往困难重重。韩国是个前后辈关系森严的国家,音乐界尤其如此。许多资历较深的制作人,即使对她的作品有印象,也未必愿意放下身段合作。而她身上又带着YG的标签,无形中更像一道横亘的屏障,将她与所谓“独立音乐人”圈层彻底隔开。
另一方面,是她对体制本身的不信任感——
韩国流行音乐看似自洽,实则极度依赖外部评价体系。
Bigbang这次《Alive》回归能在国内压倒性胜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Billboard榜上的成绩,刷新了K-pop历史。
这种微妙的崇拜情结,虽然并未明确被表达,但却无比真切——只要获得了欧美市场的认可,即使在国内被忽视,也会被重新审视。
她隐约意识到,如果她能跳出K-pop既有的框架,在体制外建立起某种稳定的创作关系网,也许才能走得更长远。
Youtube频道的建立,也有一部分是这个逻辑下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