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北宋小户女奋斗日常百度 > 9第 9 章 绣艺坊(第1页)

9第 9 章 绣艺坊(第1页)

唐照环得了唐鸿音的金口玉言,要供她和琼姐去官办的绣艺坊学艺,心头那份欢喜似三伏天喝下冰镇酸梅汤,又似腊月寒冬揣了个暖烘烘的小火炉。

她脚下生风,恨不能肋生双翅,立时飞回家中,把好消息告诉爹娘和琼姐,连带路旁的歪脖子柳树都显得格外顺眼。

推开家门,一股饭菜香气扑面而来。

爹爹正坐在堂屋窗下的小杌子上,捧着一卷书册皱眉,显然又陷在某个经义难题里。娘亲坐在堂屋门口,继续她的小衣缝制,大娘手里纳着鞋底,针线拉得呼呼作响。琼姐手里捏着块绣绷,指尖翻飞。

“我回来了,我有好事要说。”唐照环压不住嘴角,雀跃地叫道。

唐守仁闻声抬起头,见小女儿满面红光:“何事如此欢喜?可是你十二叔那边有了好消息?”

溪娘笑盈盈地:“看你这汗,好好喘匀了气,慢些说。”

大娘闻言翻了个白眼,撇撇嘴:“哼,她能有什么好事。风风火火的,没个姑娘家的稳当。”

唐照环才不管大娘那点刻薄,几步蹦到院子中央,一口气将唐鸿音的打算倒了个干净:“十二叔说了,洛阳绫绮场在咱们县里的分支绣艺坊,过几日要招学徒。若是学得好,能学那提花织造的本事,不仅包吃住,发月钱,还有宫里头退下来的老供奉亲自指点。

十二叔还说了,我和琼姐是天生一对的好搭档,脑子活络配手稳当,只要我们去学,转正前的嚼用和学费,他全包了。”

唐守仁放下书卷,和溪娘对视一眼,欣喜道:“这倒确是好事,十二弟有心了。绫绮场乃官办,能入其中习得技艺,实乃难得机缘。环儿机敏,琼儿手巧,若能学成,日后也算有一技傍身,终身受用。”

溪娘更是喜得拍手:“你们可要争气,好好学,等下我去把房梁上挂的咸肉割一小块下来,再添个鸡蛋,给孩子们庆贺庆贺。”

琼姐捏着针的手都忘了动,眼睛亮晶晶,脸上满是憧憬。能去学艺,还是官办工坊,简直是她梦里才敢想的事情。

大娘的脸色却沉了下来,像泼了一层浓墨。她把手里的鞋底重重往笸箩里一扔。

“学艺?说的轻巧。”大娘斜睨着溪娘,满是讥诮,“她俩走了,这一大摊子家务谁来做?喂鸡浇菜,打水劈柴,洗衣做饭,还有绣花做活,全指望我一个人?”

溪娘脸上的笑容僵住,随即又堆起更柔和的笑,软声道:“嫂子消消气。十二弟不是说了,他继续包吃,省下家里的嚼用。两个小娘子只是去学艺,又不是卖身,总能回来帮衬帮衬的。

再说了,能进官办的绣艺坊学本事,那是多大的体面。将来议亲的时候,人家一听,哟,是在官办场子学过宫里本事的娘子,身价可不一样,说亲的门槛都能抬高一截,找个殷实些的好人家,不比在家苦熬强?”

这话算是戳中了点大娘的心思。她虽刻薄,对琼姐的前程却是实实在在放在心上的。

她狐疑地上下打量着溪娘:“当真?进了那绣艺坊,议亲能涨身价?”

“千真万确。”溪娘见有门,赶紧趁热打铁,“邻县那个朱木匠家的,去绣艺坊学过两年,嫁给了洛阳城里的殷实户。”

“哼,说得天花乱坠。”大娘语气软了下来,“琼儿去学,也不是不行,但家里的活计不能落下太多。还有,环丫头,你跟着凑什么热闹?毛手毛脚的,去了也是白费钱,不如在家帮你娘干活。”

唐照环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面上却挤出十二分乖巧,眨巴着大眼睛:“大娘,那种厉害的织机得两个人操作。我要是留在家里,琼姐一个人去了也学不全呀。”

唐守仁见状,承诺道:“学个正经本事,孩子们终身受益。家里的事我多担待些,熬过这一阵,待她们学成,家里进项多了,日子自然松快。”

琼姐扯了扯她娘的袖子,小声说:“我想去学。我保证,下课回来,该干的活加倍干完,绝不偷懒。”

大娘被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没了脾气,心里那点不情愿终究抵不过对前程的盘算。

她烦躁地叹了口气,没好气地道:“罢罢罢,一个两个都这么说,倒显得我是那恶人。要去便去,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去学艺是好事,学归学,别给我整什么幺蛾子,该守的规矩要守,别跟那些眼皮子浅的丫头片子学些歪门邪道。身子骨要紧,学那精细活儿费眼睛,要是熬成了瞎子,看谁还要你。”

“是,娘,女儿省得。”琼姐一直紧绷的肩膀松了下来,脸上绽开了笑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