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仁里镇华龙村到大华镇,开车没有走路快。
开车需要四十多分钟,走路,过一个山口,差不多就是二十多分钟的事。
大华镇街上,老六老丈人的饲料店门口。
老六在路上就跟他老丈人说好了,我们到了直接开车出发。
老六的老丈人一个大光头,嘴角处有颗痦子,看上去非常有喜感,大家都叫他老四。
这种绰号其实就是按照家里的兄弟排行来叫的。
为了好区分,也会加上姓氏,或者人物特征。
比如赵老六、胖老四等。
为了方便,我们还专门安排了人开车去了沧阳,将用相机拍出来的黄麂头骨照片打印了出来。
高清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就能够在上面看到符号。
有点像是甲骨文的文字。
在路上我递给老六的老丈人老四看,老四看不懂,但多少知道一些,他说:“这个年代有点久远了,现在的黄麂几乎是抓不到了,抓到了也不敢这么用了,都用山羊头代替了!”
“他们用这些动物的头骨做什么?”张先生立即问。
“做法事!他们过节的时候就用这些头骨请神!”老四说。
我和张先生对视了一眼,脸色都很凝重。
“现在的骨族还有人认识这上面的文字吗?”张先生问。
“认识,老一辈的还是都认识的,年轻的多半是不认识了,他们现在被并入了彝族,身份证上写的都是彝族,他们意见大得很!”老四说。
汽车同样无法抵达高寨,到了山脚下,我们就步行上山,三公里多的山路走上去,累得满头大汗。
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
走到了高寨的门口,我才发现这里是真的像是一个寨子,在入口处用石头堆砌起来一个像是城门洞一样的地方。
走进了城门洞,里面的房屋多半是石头混合木头搭建起来的。
红褐色的道路,坑洼不平,每周走出去几步,就会看见一个从地面恶狠狠凸起来的石头。
老四在这里是熟人,不时就有人给老四打招呼。
这里人的长相也有些古怪,一个个都是马一样的长脸,眼睛大,但两只眼睛之间的间隔也很大,鼻子很大却不高,看上去非常不协调。
这里的人长相非常像一部美国电影——《阿凡达》里面的人物。
老四在这里有一个好朋友,叫阿池步。
阿池步是村里养骡子最多的人,老四每次给这里送猪饲料都是跟阿池步合作。
因此一来二去,和阿池步打了干亲。
少数民族是非常好客的,阿池步听说老四要带人上来,也不问是来干什么,等我们来到的时候,他们的羊都已经杀好下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