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遇到这种可能有敌军偷袭需要严加戒备,或者攻城的时候,就可以穿两层铁甲,称之为“披全甲”。此举牺牲了一定的灵活性,增强了防御力。
足足一刻钟,郝端麾下的官兵才披甲完毕。
他们的马也换好了。
八旗官兵一人三马,平时骑乘是一匹耐力甚佳的蒙古马,临战之时会再换一匹阿拉伯马。这匹阿拉伯马受伤、战死,或者长时间鏖战体力不支时,再换第三匹阿拉伯马。
另外赵朔的中军所在,驱赶着大量的马群。平均起来,汉军能达到一人五马的程度。
现在,这些八旗兵换上的,正是体力充沛、高大神骏的阿拉伯战马!
然后,郝端命令道:“第一至第九百户,随我来!第十百户看护马匹。”
“是!”
轰隆隆~~
郝端率领九百铁骑,缓缓向在密林中央的官道上行进。剩下一个百户,驻留原地,看护其他战马。
在他后方三里处,则是史天祥率领的九百铁骑跟随,也留下了一个百户看马。
只是史天祥的铁骑为了保证足够的灵活性,就不必披全甲了,仅仅穿了铁罗圈甲。
“嘶……汉军怎么披甲了?而且前面汉军,穿了两层铠甲。甚至是分为两队行动?”
在密林中埋伏的金仲温得了斥候的禀报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自从唐末契丹崛起以来,高丽已经三百余年没和汉人接壤了,也早已忘记了当初的唐军是多么强大。
他们只知道,汉人是多么的孱弱,先是被契丹欺负,后又被继契丹而兴起的女真人来了个靖康耻,只留下了半壁江山。
北方汉人也不行啊,他们真行的话,金国能被蒙古灭了?
金仲温一直是参照蒙古军,评估草原战士的实力的。
窝阔台麾下怯薛军的装备,他都见识过,很多人穿着两重铠甲,个别人穿着三重铠甲,堪称武装到牙齿。
普通蒙古兵的装备也颇为犀利,全披铁甲。
就算汉军的精锐部队,也应该不是普通蒙古兵的对手吧?他们的装备,也应该远不如蒙古兵吧?
在金仲温估算中,汉军有一半的人披着铁甲,就算不错了。
然而,现在,汉军全部披甲!前面那九百汉军,穿的是两层铠甲!而且,最外面那层是比罗圈甲造价高得多的扎甲!
有没有搞错?
普通蒙古军的铁甲,也是铁罗圈甲为主啊!
汉军不是蒙古的仆从军吗?怎么装备比普通蒙古军还要华丽?都要赶上怯薛军了!
而且,双层铠甲这玩意儿,不但要有装备,还得有足够的体力。能穿双层铠甲的,就是毫无疑问的精兵!
汉军似乎不弱啊!
还有最关键的,他们为什么要忽然披甲?而且分为两队?
到底是发现了什么?还是出于汉军指挥官出于慎重,在险要地形披甲前进?
金仲温满腹狐疑。
当然了,尽管如此,金仲温稍加考量之后,还是决定一条道走到黑。
很简单的道理,这两千汉军后面五十里,还有一万八千后援呢!
不管这些汉军发现没发现埋伏,只要通过了这段密林之间的官道,就算截断他们的归路,回不了龟州城了。
如果不发动伏击的话,现在马上要做的就是撤退。这三千高丽兵既然要虎口拔牙,当然都是骑兵。只是一部分骑兵在后面,骑马待命。一部分在前面手持弓弩,把马拴在后面而已。
跑总是能跑的。
但话说回来,看见两千汉军披甲就望风而逃,金仲温还要不要脸了?原来他那四百“别抄”没参与袭杀窝阔台那一战,已经让他抬不起头来了。再来这一出,他还怎么见人?恐怕高丽朝廷,都得治他一个畏敌怯战之罪!
“不管汉军发现没发现埋伏,这仗总是要打的!就算他们的装备精良又怎么样,我就不信了,他们的战力,真能比得上蒙古骑兵?”
金仲温暗暗想着,等待着最前面那穿双层铁甲的汉军进入他包围圈的那一刻。
那时他就会发出命令,前面骑兵出击堵截,两翼先乱箭齐发,再骑兵出击,打上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