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等的青睐?
耶律楚材心中大震,胸口颤动,屏息数秒后,他深深大拜:“移剌楚才,愿意为驸马效死!”
“别着急磕头。”赵朔道:“你想清楚了,我要的是全心全意、不打半分折扣的效忠,而不是口头上的效忠。”
“属下明白。”
耶律楚材站来了,拍干净了袍子上的灰尘,整理好了衣冠,然后深吸一口气,向着赵朔叩首,道:“从今日开始,我不再是移剌楚才,而是耶律楚材。驸马您就是我耶律楚材的主君,从今往后,耶律楚材愿为驸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聪明!
赵朔对耶律楚材的表现很满意。
在历史记载中,耶律楚材为什么在蒙古国都做了丞相了,还是要姓“移剌”,而不是恢复契丹本姓“耶律”?
要知道,人家耶律留哥,自从起兵之日,就恢复本姓耶律了。
说穿了,这是耶律楚才不忘金国对他们家的恩惠。毕竟,耶律楚才家三代在金国为官,他的父亲都做到金国的宰相了,金国朝廷实在对他们家不薄。
现在耶律楚材这个表态,却是彻底与金国一刀两断,全心全意的效忠赵朔。
这回可好了,赵朔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耶律楚材这种内政形人才。
随着赵朔的势力越来越大,各种繁琐政务越来越多。格日勒的才干,已经发挥到了极限,难以帮赵朔更多的忙。赵朔天天处理这些政务的琐事,真是烦透了。
耶律楚材完全可以帮赵朔搭建一个高效的政务体系,对赵朔的意义真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至于中都那十万颗脑袋,对赵朔来说,也是可砍可不砍。
砍了,属于常规操作,震慑以后攻掠的城池。不过以后史书肯定会留下极大的恶名。
不砍,那就是留下仁义之名,并且收获近二十万男性壮丁奴隶。
若是不砍,能再收获耶律楚材的忠诚,那就是大赚。
所以他并没有他刚才说的那般为难。他只不过是借此机会,收服耶律楚材罢了。
耶律楚材对效忠赵朔这事,也没有丝毫抵触心理。
的确,金国对耶律楚材一家不薄。
但是,赵朔更加不薄啊!
为了耶律楚材,放弃了屠戮中都,这是铁板钉钉要上史书的节奏!
耶律楚材虽然是契丹人,却不会写契丹文字,倒是对汉字和儒家经义非常精通,平时交往的也是有名的儒士。说穿了,抛开血缘不算,他就是标标准准的儒生一名。
千古留名,对他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按照儒家的道德观念来看,“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在没有赵朔穿越的历史线上,耶律楚材不愿意改姓,是因为金国朝廷对他的恩德。什么?宰相?蒙古朝廷里面,军务远大于政务,他那个宰相其实也不怎么值钱。
赵朔却是一见面,就真的以“国士”相待。
耶律楚材怎能不以国士相报?
再说直白一点,以后耶律楚材对赵朔有一点不忠,天下的吐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耶律楚材的效忠确实不是口头敷衍,他迅速举荐了十几名内政人才,帮赵朔稳定了中都秩序。
很快,这次中都之战的收获统计出来了。
金二十万三千四百两。
银八十七万六千八百两。
钱两百六十八万七千四百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