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科状元。
他睁开双眼,吩咐道:“传翰林院修撰郑颢进宫讲解经史。”
“是。”见建安帝没有责罚自己,侍讲立马退下。
急促的脚步声传入翰林院,众人抬首望去,只见进宫的侍讲大人脸色苍白地进来,他的身边还跟着早上请他进宫的太监。
太监抬眼道:“陛下有旨,传翰林院修撰郑颢郑大人进宫讲解经史。”
一位官员急匆匆地跑向翰林院内一间小屋,房门被推开,外人闯进来的动静令郑颢抬起头来,目光投向对方。
小官气喘吁吁道:“郑大人,您快些出去,皇上有旨,传您进宫讲解经史。”
杜远和何宴之下意识对望,眼里皆浮现出不解。
翰林院修撰虽有进宫为皇上,太子和皇子讲解经史的职责,但是,这种好事一般都轮不到修撰,多是侍讲侍读去。
而且,今日侍讲已经进宫,皇上却再次传人进宫,杜远看向郑颢,眼含忧虑。
诸多思绪在脑海划过,郑颢起身,神色冷静,语气沉稳对慌忙的小官道:“劳烦带路。”
见对方不急不忙的神情表现,小官也渐渐冷静下来。
他对郑颢道:“郑大人随下官来。”
郑颢跟着对方走到翰林院大堂,便见到手持拂尘的太监,对方瞧了他一眼,阴柔嗓音拖着调:“郑大人,随咱家走吧。”
翰林院位于皇城内,距离皇宫并不远,郑颢和太监无需乘车,双腿行走就到达御书房了。
为掌中刀
进入御书房,郑颢微垂眼眸,视线落在地面,而后来到桌前,他撩起衣袍朝坐在书桌后的建安帝跪下,声沉气稳:“臣郑颢参见皇上。”
建安帝威严平和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平身。”
郑颢起身,恭敬而立。
建安帝微微闭眼,好似在思索,片刻,他开口吩咐道:“你就讲一讲《论语卫灵公篇》吧。”
“是。”郑颢拱手行礼。
[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不感兴趣。
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的问题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回答了卫灵公的问题后,于次日就离开了卫国。”
建安帝没有言语,坐在龙椅上,眼睛半阖,整个御书房十分寂静,只有郑颢清冷缓缓的嗓音。
郑颢站在御书房内,约莫用了半个时辰,《论语卫灵公篇》才讲到十章,讲述的过程中,他没有停歇一刻,时间一久,他就觉得咽喉有些干哑发疼,郑颢的喉结上下滚动。
但在这种刺痛下,为眼帘所遮盖的深色双眸明明暗暗,好些时候,眸底划过几道骇人的光亮。
从建安帝传召他进宫,从翰林院到御书房的途中,郑颢看似神情沉静,波澜不惊,但心间想过许多东西。
建安帝心情不悦,斥责侍讲后另召翰林院其他官员进宫讲解经史,若是换作他人,全身心思都畏惧于建安帝的雷霆之怒,郑颢却在迅速分析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