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桓嚣张了那么久,还真以为他有多厉害,结果引以为傲的火炮不过是从别人家里抄来的,抄还抄不明白,正品一出来,这群人就跟废物点心似的,被人撵着跑。
大皇子正呲着大牙乐着呢,手下忽然提醒:“祁桓被燕国撵到咱们这边来了。若无意外,他们肯定是要对长安城出手的。祁桓打不赢燕国人,但是用那些火炮对付咱们却绰绰有余。殿下,咱们得早做打算才行。”
只要那些火炮还在祁桓手上,他的追随者们便不会轻易离开。
大皇子笑意一收,心上被狠狠地扎了一刀。
他赶忙回去写信给宋陵,求他千万要支援齐国。祁桓那个狼心狗肺的上位,对谁都没好处,燕国还是帮一帮齐国朝廷吧,他们起码不会烧人家太庙。
宋陵这边得求,但是他们自己也得立起来,若是不等宋陵的援军赶到,他们就先丢了长安城,那说再多的话都没用了。
改朝换代了,还指望燕国替他们复国?燕国最多灭掉祁桓,直接一口气吞了齐国。
大皇子这封情真意切的信几经辗转,终于抵达宋陵手中。
有大皇子作为官方的请求,宋陵派兵进驻光州更加名正言顺,他可不是贪图对方的州,而是为了惩奸除恶,援助齐国朝廷!
因为祁桓忙着攻打长安,宋陵这边的战线推进得过于顺利,就在他以为继续打下去,有望弄死祁桓时,无意间听到诸怀嘀咕了一句。
前面没怎么听清,但后面宋陵听明白了。
诸怀在自言自语,说什么“这次死了应该不会再重来了吧。”
宋陵呆住。
死了还能重来?这是什么路数?
第76章混乱
傍晚,宋陵并未用晚膳,内侍颇为头疼,将此事告诉了几位大人。
众人以为陛下是因为战事才没了胃口,赶忙过来劝说。
他们知道陛下着急,但是打仗的事情急不得,他们就算拿着火炮直接对轰,要把那么多城都轰垮也是得花上不少时间,速战速决这种事,并不适用于攻城。
宋陵见他们一个个神色紧张,也有些后悔自己反应大了点儿。自己身处的位置特殊,哪怕只是没有用膳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牵动人心。
宋陵也没有多解释,反而问道:“你们可都用晚膳了?”
刘晦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笑着道:“刚吃完又觉得饿,陛下不妨再赏赐些。”
吴乾觉得这家伙惯喜欢蹬鼻子上脸的,只是有他插科打诨,陛下的胃口说不定会好些。两军交战难免有伤亡,陛下每次看到伤员,都会郁郁寡欢,几月间已经瘦了好些。
前些日子他们还收到高丞相的来信,嘱托他们好生照顾陛下,若是高丞相如今在军营中,怕是要责怪他们办事不力了。
后厨没多久便上了几道菜。
宋陵跟众人都不挑,随意坐下便开始动快筷了。
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并不适用于现在,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君臣几人聚在一块,难免要讨论几句。刘晦知道陛下急,但依他所见,还是打慢一点更有利于战局。
刘晦将饭菜咽下,便开始劝陛下放缓攻速:
“祁桓已经带兵同齐国大皇子打了起来,齐国朝廷伤亡惨重,但祁桓这边亦不遑多让。他们两边斗得越厉害,齐军消耗也就越大,咱们只需要做出进攻的姿势即可,既给了祁桓压力,让他不顾一切进攻长安城;又让齐国朝廷有了指望,继续拖延时间死磕叛军,以等待咱们的救援。”
吴乾跟着点头,他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知道,这法子阴得很,还十分的不人道,所以选择让刘晦先说。
他则从旁应和:“若是能让蜀国也搅和进来,就再好不过了,蜀、齐两国军力太多,对咱们大有不利。陛下,该心狠的时候就得心狠,那两国欺负咱们这么多年,如今正到了该报复回去的时候。”
杨文和默默地听着,明明他才是兵部尚书,明明他才是个主战派,结果到了这两个人跟前,却像是个愣头青一样。这俩人三言两语便将齐国大皇子彻底卖了,连蜀国这个所谓的“盟友”也像算计进来。
挺好的,幸亏这两个人是他的同僚,而非敌人。
经此一战,若是真能耗尽齐国兵力,甭管谁上位,燕国边境小说都能和平个十来年。
宋陵纠结一番,也觉得这样做不地道,奈何吴乾与刘晦二人口才太好,一个劲地劝着,一顿饭下来,宋陵还是应了。
他给前线的余晋元下令,让他暂缓攻城,重点治理已经攻克过的城池,让士兵全面接管衙署,朝廷随后便会派人接应。
正好,之前恩科选出了一批读书人,尚在见习并未授官,眼下就有这样的机会等着他,若是接住了,将这几个州管理好,今后必能平步青云。
宋陵准备今晚便写信送去京城,将此事布置下去。
他并不担心无人前往新占的几个州,朝廷不缺有魄力的人,对于这群初入官场的人来说,他们最缺的反而是机会。
至于蜀国那边,宋陵也亲自写了信送过去。他并没有多少偏袒或者引。诱,只是陈述的事实罢了,他就不信,蜀国对齐国这些沃土不动心。
只要出兵便一定会有损耗,燕国都已下场了,蜀国再作壁上观,怎么都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