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西游长生从拜师镇元子开始_ > 第89章 师徒冰释前嫌43k(第1页)

第89章 师徒冰释前嫌43k(第1页)

第89章师徒冰释前嫌(4。3k)

李修安遂向唐僧细细讲起了自己在喜乐国和烟霞山的亲身经歷和见闻。

最后李修安道:“那喜乐国人人盲目追求喜乐,眼里只有金玉满城,不见残破现实,

只见得他人之笑,却不许他人忧愁,甚至不笑在那喜乐国亦成了大罪,如此这喜乐国看似喜乐实则悲也苦也,由此可见,倘若性不见,心不明,心中若有成见,眼见亦未必为实矣。”

“那烟霞山本是一座好山,观中弟子与世无爭,日日勤奋修炼,山中有看不尽的烟霞美景,又凭一口灵池修炼无忧,故观中弟子人人皆看起来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真箇就如同过著神仙般的日子,但殊不知,那灵池下有一面能迷惑他人的鉴子,这一切皆不过是镜水月,那水下的鉴子一朝成精,就此遁去,那烟霞观瞬间化为了尘埃,那些所谓逍遥自在的弟子终究成了一堆森森白骨,真可谓可嘆可悲也!”

唐僧听后忍不住念了句阿弥陀佛,听闻这有关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事,唐僧不由的联想到了自己这般遭遇,那颗心有所触动。

“阿弥陀佛,一切皆为妄相,佛曰: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李修安頜首又道:“由此可见,若以假为真,纵有善念,亦坠魔障也!”

“唐长老不知有没有想过,那白虎岭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狠成群,毒蛇怪蟒遍地,方圆百里內更是不见一户人家,如若没有悟空在前开路,汝等尚且寸步难行,怎还会有一人家独存如此焉?更不消说一手无寸铁的软弱女子岂有独自在此山行走之理。”

“此诚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更何况还有本地的土地山神作证,既如此,唐长老为何一意孤行,只愿相信自己所见,只听八戒之言,不愿听悟空半句之言,硬要將他赶走,如此岂不正是以假为真?”

唐僧听闻后,身子微微一颤,脸色一阵苍白,这一刻犹如醍醐灌顶,瞬间恍然大悟方知自己错怪了悟空。

唐僧垂泪稽首道:“阿弥陀佛,多谢道长的善意提醒,是我错怪了悟空,贫僧有罪也,”

这一刻,唐僧心中悔恨交加,对悟空感到歉疚,內心纠紧的他,不得已当著李修安的面闭眼默念起了《多心经》。

李修安微微摇头,他倒不是想著怎么教育唐僧,只是希望唐僧对猴子的偏见少一些。

李修安其实亦知若从唐僧的角度来看,他对猴子的偏见其实亦是有跡可循。

猴子是他从五行山救出来的,也是他收的第一个徒弟,但那时刚出山的猴子心浮气躁,粗鲁无礼,刚並始又没有个紧箍咒,唐僧哪里管的住他。

况且前期很多祸事確与猴子脱不了干係,比如说那观音禪院袈裟之事,以及歷歷在目的人参果树之事,此外猴子曾打死了六贼,又有前科在身。

这番事加在一起,使得唐僧对猴子的印象极差,其实就不意外了,遂在五庄观时,唐僧骂猴子道:“你这个猴子回回闯祸!”

只怕唐僧心中早就有赶走猴子之意,白骨精之难不过是其中一个导火索而已,在那时的唐僧看来,没有了猴子,还有八戒、沙僧一样能保他西天取经。

当然很快就被打脸了,不言后面发生的事,光是化个斋,八戒出去半日毫无消息,唐僧又让沙僧去寻,结果飢肠的他等候多时不见二人回来,唐僧这才自己误闯入了黄袍怪的老巢。

李修安道:“猴兄弟心猿难伏,遇事衝动,有时急躁暴躁,唐长老管教训斥的有理,

该当如此;但降妖除魔此乃猴兄弟的看家本事,唐长老应当相信自己的徒弟,俗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是此理也。”

唐僧闻言起身又对李修安行了一礼,感激道:“道长所言甚是,贫僧此前一叶蔽目,

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此乃贫僧之过也。”

李修安起身还礼道:“唐长老言重了,其不能全怪长老也。”

李修安其实只是想告诉唐僧关於白虎岭户魔的真相,毕竟原本的西游中可没人告诉唐僧此事,那时唐僧心中是否已经明了,是否有所愧疚,不得而知。

毕竟唐僧再见悟空后,只激动的问他从哪里来,以及夸悟空功劳大,將来回去奏请唐王请功之类的话。

但有一点可以確定的是,他们师徒几人经歷此事后皆知这西游之途不能没有猴子,否则断然取不成真经。

热门小说推荐

道君
跃千愁道君
...
红楼天骄
醉饮美人膝红楼天骄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