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西游长生从拜师镇元子开始最新章节 > 第91章 师徒情47k先更后改(第1页)

第91章 师徒情47k先更后改(第1页)

第91章师徒情(4。7k)(先更后改)

四百多年前,李修安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万寿山五庄观,一心求长生,至於为何如此执著於长生,李修安內心给出的回答是:在这方不一样的神话世界中,求一份心安。

如今他已经迈入了长生的门槛,求得了梦寐以求的长生,如此亦有了新的目標,镇元子曾言修道如登山,李修安渴望有一天也能登上修道的巔峰,以此证得心中的大道。

虽然有了新的目標,但此目標却很模糊,何为修道巔峰,何为真正的大道,李修安虽然不知听闻过多少关於大道的话,但真要自己去说,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因道心依旧不够通明。

此番种种经歷后,李修安自己何尝不是大梦初醒,如今对於往后的目標已然清晰了起来,可用四个字总结:修真求真。

因为无论是非常大道、常规大道还是內丹外丹皆是借假修真之道,修的是去偽存真。

此法乃修身之法的宏观总结,但光有修身其实依旧求不得真也,修身只能修得仙躯,

如若求得真我,回归本真,还需修性,修身与修性的关係,此前在果山猴子已经一语道破了本质。

心如明镜,方能道心自然,如此才能回归本真,可若不修性,又如何心如明镜?如此又何谈道心自然?

此番经歷,令李修安深刻的领悟到:若道心不通明,见真非真。若道心通明,亦可借假修真。

譬如那烟霞山上的落霞美景,道心不明者,沉迷其中,迷失本我。

可若道心通明,亦可致虚极,守静篤,万物並作,吾以观其復也。

若能领悟至此,则道心方为通明也。

李修安与师父镇元子的这番话令一旁的山河亦深有所思,如此更加坚定了自己再外出歷练的想法。

山河对镇元子行了一礼道:“师父,此番之行令徒儿对於自我亦有了清晰的认知,方才听得师父与小师弟那番之言,深知若不真正识得自我,岂能求得真我,若心有尘埃,又怎能道心通明。”

“徒儿惭愧,跟隨师父老人家最久,如今方知自己道有不足,心有所缺,此前那鉴魔之事更是印证了徒儿自身的不足,在此徒儿恳求师父允我下山,徒儿想在外真正的歷练一番,徒弟在此发誓,此番歷练定要做到道心通明归一,证得大道,如此方对得起师父的期望和这么多年的栽培。”

言罢,山河对镇元子再跪拜行礼。

一旁的李修安心有感慨,看来大师兄早就修身已成,如今真正下定了证道的决心。

镇元子沉吟片刻后道:“徒儿你且起来吧,看来此番之行於你亦是收穫良多,也罢,

此乃好事,为师答应你便是。”

山河这才起身,镇元子又感慨道:“为师此前不止一次提及过,各人有各人的道,因此各人亦有各人的造化,这让为师又想起了这位云霞徒弟,不瞒你们两个,最初为师其实有意想留他在观,收他为內门弟子,但最后却打消了这般念头,你们可知为何?”

李修安与山河皆摇头,他们二人皆是第一次听师父提及此事。

镇元子回忆道:“我这位云霞徒弟本是登留国的王孙贵胃,因为厌恶世俗权力纷爭,

曾因劝解父亲放弃权利斗爭而被逐出家族,赶出家门,据他所言,他本想前往终南山一心求道,以求大自在大逍遥,但阴差阳错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五庄观,我见他一片诚心,且万里迢迢能找我五庄观,亦是缘分一场,便留他在观中。”

说到此,镇元子看了一眼李修安,李修安亦心有所感,这与四百多年前的自己求道求长生的经歷颇有相似之处。

李修安好奇问道:“师父后来呢,为何没能留他在观中?”

镇元子继续道:“虽然他的求道经歷与青阳徒儿你很像,但此后却是大相逕庭,他在观中给为师的感觉是很聪明,他有过自不忘的本事,那些经文经典他看一遍便能熟记在心,背诵自如。”

“为师的道课他也是一听便懂,待了几年后,很多道理亦能脱口而出,为师教的东西亦是一点就通,如此这般,根器自然亦是上士,那时为师对他颇为满意,心中有打算日后留他入观。”

山河听闻后,忽的想起了什么,恍然大悟道:“原来是他,我想起来了,那时他还不叫云霞子,他自称自嘲自己为閒野散人,那时候留在五庄观的弟子亦只有三十一位,不说清风、明月二人,就连灵鹤师弟尚且还未拜师哩。”

镇元子点头:“没错,正是他。”

李修安心道:“虽然求道经歷很像,但看起来这位云霞子確实比自己聪明多了,当年的李修安可做不到过目不忘,而且很多经典经文还得屡次请教师兄们才能吃透理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