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满口酸麻,难受难当,哪肯再吃。
然由不得他。清风喝令:“小的们,开猪嘴,餵他好果!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小妖上前嘴,八戒竟张口乱咬,一时不得近前。
明月怒道:“多上几人!几十个还制不住一张猪嘴?”
洞门小妖闻言,皆一拥而上,將猪八戒绊倒,强壮的压在他身上,又分人一左一右专门瓣他嘴巴,正面又有妖怪拿著条棍,他若敢咬人,便用那条棍掌他嘴巴。
八戒无可奈何,在地上哀:“莫!莫打!老猪吃便是!天哪地哪!菩萨呵!真箇祸从口出矣!老猪今日发誓,往后再不乱嚼舌根!”
虽如此说,那十筐青梅却须吃得乾净。
清风、明月转怒为喜,心中大畅,方觉出了这口恶气。
正欢喜时,旁立豺狼、黑蛇、斑羚三怪却连连摇头。未拿得唐僧,俱各失望。
斑羚精上前道:“二位大王莫要欢喜早了,唐僧尚未捉来,还须设法擒拿为是。”
豺狼、黑蛇二精亦附和:“羊兄所言极是,天赐造化,岂可轻失?”
清风、明月只道是师弟在提醒他二人,他二人收起笑容,明月思道:“三位兄弟莫急。吾有一计:欲拿唐僧,须先调开猴子。今既捉了猪八戒,那猴必来討人。待他叫阵,吾出洞迎战,绊住猴头;兄长可趁机前去擒掌唐僧,將他捉来便是!”
清风闻言欢喜,点头道:“贤弟端的是机警,此乃调虎离山之计,甚好,甚好!”
眾妖闻此亦喜,巴望早擒唐僧。
明月即差两个伶俐小妖出洞探风,瞩咐仔细隱蔽,莫露行跡。小妖领命而去。
却说唐僧师徒惊魂稍定,於阴凉处歇息。龙马拴在树下自去吃草。唐僧良久回神,方觉少了八戒,问道:“八戒何处去了?”
沙僧道:“师父魂灵才返!二师兄被妖怪趁断桥时使风摄去。依大师兄说,定是本山妖精所为。”
唐僧闻是妖怪,嚇得三魂重又飘荡,慌道:“悟空,如之奈何?快去救你师弟也!”
猴子正欲开口叫师父放心,忽耳根一动,回首远眺。
原来两个探事小妖伏於高坡,暗中窥视。方才一妖踢落碎石滚坡,猴子早听得明白;又见前头无风草动,心知有异。
猴子本欲將他们揪出,一棒子打死,但脑筋一动,眼珠一转,便心生一计。
猴子故意扬声叫道:“师父、沙师弟!这八戒平日只会与老孙斗嘴,別无用处。捉去便捉去,
不必管他!我等只顾走路,早出山去为要!”
沙僧急道:“大师兄何出此言!二哥虽懒散多口,却无功劳也有苦劳,一路多亏他挑担哩。”
猴子道:“挑担何难?今后老孙挑担便是。”说罢解了马韁,挑起担子,请唐僧上马,便要起行。
唐僧闻得山中有妖,虽十分惧怕,却不忍捨弃八戒,埋怨道:“你这湖孙!怎说出这般无情言语?为师常教你重情义、恭兄弟,纵他顶撞於你,终是同门,岂可见死不救?
猴子近前,低声对二人道:“师父、师弟,前头有妖精窥探。老孙故意如此,教他懈了防备。
待会儿俺变个苍蝇跟他去,端了妖窝,救出师弟便是!”
唐僧、沙僧心领神会。唐僧低回道:“阿弥陀佛,是为师错怪你也。”
猴子悄声道:“师父莫再言语,只装前行。“
唐僧、沙僧闻言果照做,唐僧上了马,猴子挑起担子,与沙僧一前一后,將唐僧护在中间,继续前行。
坡上二妖听得明白,大惊失色,忙溜下坡,奔回洞府报信。
猴子却早变作苍蝇,暗暗隨来。
二妖入洞急报:“二位大王,大事不妙!那猴子不管猪八戒,说什么有他无他不妨,已护唐僧前行。不消几日,便过山去也!”
“甚么?猴子不顾这猪了?”清风、明月闻此亦颇为惊讶。
八戒听罢,面如土色,破口大骂:“遭瘟的!无情无义的弼马温!老猪虽常与你斗口,终是同门,竟这般狠心!我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