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他二人踊跃欲试,便要往那道观查看。
李修安劝道:“二位大王且莫心急。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如先问明此处土地、山神,了解其底细再做打算不迟。再者,饶是两位大王手段高明,但倘若此处还有別的妖邪,提前走漏了风声,后头怕就难了,实属得不偿失。”
清风、明月闻此深以为然,遂放弃方才打算。
清风取出玄毫,於空中速写“土地”二字,隨即默念咒语。须臾间,三人附近地面冒出两股白烟。
待白烟散去,走出两个老者,一位矮身三尺,白髮如银。头戴乌纱折角巾,身穿茧绸宽袖袍。
手持藤杖颤巍巍,腰系丝絛虚飘飘,乃是本处土地。
另一位赤脚筋躯,几缕髯如铁线,乃是本处山神。
他二人上前趋礼道:“吾等乃本处土地、山神,见过几位大仙!”
清风道:“吾等这般模样,与妖邪无异,怎可称大仙?”
山神道:“大仙过谦了。这四海九州之地,山川何其多?別的不说,山神形貌奇特者亦多矣。
大仙既会我正道遣神之术,不是天仙亦是地仙了。故大仙无需过谦,但凭吩咐。”
清风点头,心下暗道:“师弟所言果然不虚,仙妖之別,果不在体貌,全然在於其心。”
念及此,清风不再客套,开门见山道:“我召请二位,乃有事相询。我二人受家师与南海菩萨所託,欲在此立下山头,考验唐僧师徒。尔等切记,万不可將我等秘密泄露。”
“我问你们,此山可有甚妖王头目?为何此处两山相连,却是两样景色?这当中可有甚缘故?”
山神、土地闻听受菩萨所託,想起前些日子菩萨叫他们安护生灵,心道:“莫非此二事实乃因果相连?”
念及此,山神、土地对他二人愈发恭敬,连连称是,各又行了一礼后,道:“大仙容稟,此处虽名为连襟山,然两山各有別称,吾等所处之山,名为望前山,又名落叶山。”
“这落叶山除了那『落叶观”及其观主,並无其他妖王矣。此处气候风景常年多变,或春或夏或秋或冬,盖因观中那位观主施法所致。”
三人听闻,略感惊讶。能改变气候景色的手段確实罕见,饶是李修安亦是初次听闻。
清风復又问道:“你可知这妖邪是何来歷?与我道门有何渊源?”
山神、土地先是点头,后又微微摇头道:“这妖邪自称『安身道人,到此立观有二十年矣。
小神数年前巡山检点之际,偶见其本相,乃是一只『”。”
“?”明月疑惑道。
山神点头:“乃北方野犬,形似狐而黑喙。不瞒大仙,他与道门有何渊源小神实不知晓,但知其对於释道態度甚是奇特。”
清风好奇追问:“如何奇特?”
山神道:“若有人上门化斋,是僧人,他一概不理,將其逐走。若赖著不走,本事又不济,惹恼了他,十有八九便被害了性命。可若是道人其中讲究便大了。”
“他会细问尔来自何门何派,所修何道?若答是玄门正教,修的是金丹大道,本事若不高强,
他立时翻脸,叫人將尔拿住,用百般酷刑折磨至死方休。纵有真本领,他亦施展手段,也定然不会放过。”
“但若走的是旁门左道乃至邪魔外道,他便將尔视为同道兄弟,殷勤款待,有求必应,十分贴心。”
听到这话,三人皆惊。
清风急道:“世间竟有如此恶道?专崇左道,以邪压正?”
明月亦愤然道:“当真可恶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