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镇元子:宝贝,甚宝贝?(4k)
话说清风、明月二人隨师父自天归来,甫一进观,便匆匆直唤“小师弟”,要李修安替他二人拿主意。
李修安闻得他二人的声音,遂止了修炼,出了房。
他二人见了李修安,如遇救星,不顾其他师兄询问,三步並两步逕到李修安身边,习惯性地一左一右急扯其袖求救。
李修安见他二人愁眉苦脸,滋然欲泣,只道是惧怕当妖怪,遂安慰道:“两位师兄莫慌,经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此事有助於两位师兄知好列、明是非,並非坏事也。”
他二人扯著李修安衣袖,只是摇头:“师父的良苦用心,我二人已省得,上天前亦做了些准备。然我俩上天后,问了金童、银童方知,此事委实不简单!妖邪用心险恶万般,那猴子更是狡诈奸猾、诡计多端。他是三界有名的贼头,稍不留神便被他哄了宝贝去。如此,我二人怎敌得过?”
说到此,他二人哀嘆一声,聋拉著脸悲道:“此一去,怕不是飞蛾扑火、泥牛入海,又似滚油锅里走一遭,鸣呼哀哉!”
李修安轻抚额头,心下暗付:师父带他二人上天,本意是让他们与金童、银童交流,习得些经验,破除恐惧。怎地回来,反倒胆小如鼠,愈发惧怕?岂非適得其反?
李修安哪知,他二人確去了兜率宫,找金童、银童长谈。
然金童、银童传授为妖经验寥寥,反大吐苦水,言及下界为妖所受之苦,妖邪如何万般坏心,
骗走宝物,谋害性命。及至提及猴子一节,二人却吞吞吐吐,面红耳赤,不肯多言。
这可急煞了清风、明月。將来应付唐僧师徒,猴子乃重中之重,不知其手段如何防备?二人连番追问。金童、银童被他二人缠得没法,要他二人答应不泄露丑事,方才肯说。
清风、明月心急如火,颇想知道猴子用了哪些手段,怎对付他们的,亦好参照,吸取教训,只管一口答应。
金童、银童这才將猴子如何三番五次戏弄,如何嘘骗宝贝一节,细细道来。言语间不免夸大,
將猴子欺盗哄人的本事说得神乎其神,当然更有可能是他二人过分单纯,被猴子耍得心有余悸之故。
清风、明月听罢,悚然生惧。
试问谁人不知,那猴子乃三界有名的贼头?当年蟠桃会,他偷吃了多少蟠桃金丹、龙肝凤髓、
御酒佳肴?他二人亦领教过这贼头的“威名”,五庄观的人参果被他偷吃不说,连果树都遭了殃!
他有这般欺天瞒海的手段,天庭尚且奈何不得,他二人如何防得住?
清风、明月自那次猴子替他二人说话,对其印象已大为改观,又因猴子与小师弟结拜,两家合成一家,正所谓“自家没有隔夜仇”,早无怨念。
然对八戒,二人却颇有微词。盖因五庄观人参果一劫,若非八戒从中拱火,猴子也不至恼將起来推倒果树,且源头正是八戒怂患猴子盗果。故在他二人看来,此中过错,八戒最大,此其一。
其二,他二人认定正是八戒將那赠予,却不告知此乃邪博之术常用之物,被师父发觉后寒了心,才致师父下决心將他二人送外托化。故二人夜间同榻,被窝里曾偷偷商议:此番若逮住猪八戒,定要叫他吃些苦头,长长记性才好哩!
然听闻金童、银童被猴子耍得团团转,清风、明月的心瞬间如坠冰窟,拔凉拔凉。
若无师父法宝,他二人自知绝非猴子对手。可听了金童、银童之言,二人黯然神伤,暗付:纵有师父宝贝,不怕与猴子正面赌赛,但若猴子使诈,玩弄手段盗了宝贝,岂非反受其累?最终如金童、银童般,吃苦头的还是自己?这般想著,愈发心惊胆战。
但他二人深知:师父既已向菩萨打过招呼,金口一开,断无更改之理。故此番归来,心头反而压了块大石。
甫一进门,便叫唤小师弟,求其出个主意,想个对策,
二人確未提金童、银童被戏要之事,只言担心猴子使诈,不当大圣偏当盗圣,如此不当人子,
叫他二人如何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