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在此兴基,开邦立国后,深恐他有一日夺了父王的王位,故在宴席上暗赐了他一壶毒酒,如今毒誓应验,果真报应不爽也,皇儿,你且谨记德信仁义四字,不可学我也::”
老国王话未说完,便被鬼差套上了铁索,推推揉,俱然消失。
国君於梦中惊醒,回想梦中父王之话,嘘不已,忽又想到那夜恶道的话,又想到自已的师父正是被父王所逼,早早退休,联想到师父后来变心可能亦有一部分原因於此,遂对於真人的话更加深信不疑,这正应了一啄一饮,莫非前定之言。
狼牙修国国君於次日上朝,即令大赦天下,又在原有尊佛的基础上推行重道之策,又將李修安离去的那日定为每年的“善行日”,以此推广善道,教化民眾多多行善。
这正是: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无独有偶,就在李修安用还魂丹救活狼牙修国君的半夜时分,猴子亦別了师徒三眾,
纵筋头云,径来到三十三天离恨天兜率宫,欲找老君求一颗丹药救那乌鸡国国王。
原是八戒因猴子哄骗他下並背乌鸡国国王户体,心中苦恨不息,遂亦想了个法子报復猴子,他道唐僧念紧箍咒,言及猴子有不下地府救乌鸡国国王的法子。
若是以前,唐僧定信了八戒的话,必念那话儿经,但在宝象国,师徒在李修安的相助下冰释前嫌,且唐僧亲口答应过猴子,不轻易念那话儿经,故唐僧不愿念咒。
八戒没辙,猴子一把揪住八戒的耳朵洋洋得意。
唐僧毕竟菩萨心肠,虽凡胎肉骨不识妖怪有些愚味,但一颗善心天地可鑑。
他看著乌鸡国国王的户体,又想起那夜里乌鸡国国王的话来,忍不住垂泪道:“徒弟,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胜过灵山见佛祖也,悟空你且救他一救,如此亦是大功大德一件哩。”
猴子见不得唐僧泪眼汪汪,又觉得唐僧这番话亦有道理,急道:“师父莫伤心,老孙救他便是。”
唐僧闻言大喜,催促道:“徒弟,你且去,快去快回!”
猴子一口答应,亦不等天亮,便来到了兜率宫。
才入门,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眾仙童执芭蕉扇火炼丹。
老君见到猴子,即吩附看丹的童儿仔细小心,莫要再被这猴子偷了丹。
在一旁帮衬的金童、银童见了猴子,忽地小脸一红,羞愧低头,好似未出阁的姑娘见了自己的情郎一样,他们一想到猴子等会各种讥讽嘲讽,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下去。
银角栽在猴子手上自不用说,那日猴子化作九尾老狐將金角收进去葫芦后,立马现了身,哈哈大笑,金角在化得了之前,哪还听不出猴子的笑声,遂亦知自己被猴子给哄骗了。
见猴子来了,他俩扭扭捏捏,悄然躲到了后面,
但出乎他们二人意料的是,猴子压根没將目光放在他们二人身上,更未有半句言语嘲讽。
一来猴子那日被装將进葫芦,垂泪说了一番话,最后还是靠自家兄弟暗中相助,才脱得身,故猴子心中其实亦觉得有些丟脸;二来,现在的猴子经歷了一些事后,其实比以前更明事理。
猴子上前作礼笑道:“老信,你这般防备俺老孙怎的?我如今不干那事了。”
老君道:“你这猴子,五百年前偷吃了我多少灵丹,你不保唐僧取经,来我这怎的?
?
猴子遂將乌鸡国国王之事娓娓道来,隨后猴子伸手道:“老信,快將此前欠俺老孙的一千丸金丹还来也。”
老君嗔道:“你这猴子胡说,这般张口就来,吾何时欠你一千丸金丹?倒是你这猴子偷吃丹药无数,却也不曾算回帐。”
猴子笑道:“老佗你可真会贵人多忘事,你忘了那日俺老孙將五件宝贝交还与你,曾言送一千丸丹药与我老弟,正所谓自家兄弟,不分彼我,俺老孙现替俺兄弟找你討要丹药来也。”
老君道:“那是你这泼猴自个儿说的,吾何曾答应过?”
猴子笑嘻嘻道:“既没有千丸,百十丸也罢。”
老君摇头:“没有。”
猴子道:“十来丸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