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修安差最后那三十步,终究没能迈过心桥。
但镇元子对此表现颇为满意,评价颇高。
虽如此,镇元子还是提醒道:“徒儿虽天赋不错,但仍有可能道心蒙尘,另,徒儿你虽然五年炼就金丹,却只换了骨,並未换肉,因此虽已入道,却算不得得道。”
“师父,如何才能得道,从而脱胎换骨?”李修安问道。
镇元子答:“待你六转大成,脱去凡胎肉体换得仙躯,方为得道,故徒儿还需勤加修炼,不可骄奢自满,荒废懒怠,从而前功尽弃也。”
李修安点头牢记在心。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不知不觉,李修安在观中已修炼了整整一百年。
到此,李修安方才真正了解《九转內丹秘诀》奥妙所在,也终於明白师父说的此道之难。
与此前极速大成不同,李修安足足费了九十九年时间,方才六转大成,而后又用了一年时间彻底消除浊气,以气养肌,阴消凡肉,至此仙肌自生。
有经曰:“玉之有瑕不成真玉,人之凡胎浊骨,不成真人。”
脱去肉胎凡骨,实属不易。
此刻,李修安方真正理解了那句话:“来时凡胎凡骨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当年,李修安从心桥坠落,镇元子使了个袖里乾坤把他拉了上来,细细想来,那时李修安未完全脱去凡胎,只怕就连师父也不敢轻易扶他拉他一把。
讲经结束后,镇元子独留下了李修安。
镇元子道:“徒儿,我观你浊气已消,步伐轻盈,想必已经脱去那凡胎肉骨,得了道。”
李修安行了一礼:“师父明鑑。”
镇元子抚须讚赏道:“好,不错,不错,如此徒儿也算勉强踏入了长生之道。”
“有道是: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於术。”
“徒儿你既已经得道,想从我这学些什么术法?”
李修安没有贸然提出想学的法术,思索后问道:“不知青阳能从师父那习些什么法术?”
毕竟李修安很早就听说过,经不贱卖,道不轻传的道理。
镇元子似乎並不在意,回答道:“我这有起死回生术、变化术、分身术、升天术、腾云术、预知占卜术、符籙术、三味真火术,此外还有那袖里乾坤、神行之术、土遁之术,不知你想学个什么?”
李修安没想到,西游里面的道术种类如此庞杂。
但这么多年的《九转內丹心诀》修炼下来,李修安也深知了一个道理:“术法高低取决於修炼者的法力,法力大小又取决於修炼者的境界,贪多嚼不烂。”
这么多法术中,那变化术三个字李修安听的格外清晰,在他心中也颇有分量。
毕竟变化之术在西游记中的分量太重了,不仅仅是因为习得七十二变的猴子。
当然,袖里乾坤也很不错。
李修安深思熟虑后,对著镇元子再行一礼,询问道:“师父,不知这变化之术是否是那天罡地煞之术?”
镇元子微微頷首:“然也,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
听到这里,李修安怦然心动。
虽然李修安没走非常大道,不需要躲避那三灾。
但七十二般变化的无穷奥妙,可不仅仅只是用来躲三灾。
於是李修安回道:“弟子心中已有选择,求师父传我地煞变化之术。”
镇元子笑道:“果然,你还是心中念念不忘那天罡地煞之术,也罢,不过为师需要提醒你,这天罡地煞之术並不真正以数量多少见高低,二者各有千秋,关键在於习术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