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字丑号?哈哈,天字第一号老废物配天字第一号烂考号!绝配!”
……
萧澈完全没有理会他们,上了车,对赶车的张老头低声道:“走吧。”
张老头叹了口气,扬起了鞭子。老牛再次“吱呀”、“吱呀”地迈开了步子。
二月初七,宜习文,宜赴考!宜……打脸!
今天是院试开始的第一天。大虞王朝的院试,分为两天,第一天考经学与文学,第二天考策论与经世实务。
一大早,考生们验明正身后,便提着个装着文房四宝以及食物的小篮子,进入考棚中属于自己的号舍里。
每个号舍三面砌砖,只有南面敞开,便于监考。
号舍内有上下两块木板,考试时上板作桌、下板为凳,夜间可拼合为床,供考生休息。这两天,考生们吃喝拉撒都得在号舍里,条件不可谓不艰苦。
但话说回来,在这种条件下,考生能够作弊的几率,无限接近零。
萧澈坐到丙字丑号的号舍里,拿到考题一看:《父母惟其疾之忧》。
语出自《论语·为政》,要求阐释孝道内涵,强调子女当体恤父母之心,这不太难嘛。
萧澈思索了一会儿后,开始磨墨。他使用的文房四宝是系统奖励的下品文房四宝。
虽说是下品,但系统出品,必属精品。这墨水研磨开来后,墨香四溢,提笔写在纸上,写来一气呵成,毫无滞碍,直教人沉浸于笔墨之趣。
萧澈文思泉涌,一篇应试制文便一挥而就了。
四书五经既毕,贴经默写亦了,再一看诗赋题,他不禁乐了:
《赋得“古原春草”(得“原”字五言六韵)》。
这不是有现成的嘛?哥可是背过《唐诗三百首》的呢,这个诗题,简直就是送分题,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为了应试,在原有基础上,四韵变六韵,多增加两句续貂之笔而已。
萧澈思忖片刻后,提笔书写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霑恩承雨露,抽叶向天阍。
愿作灵和柳,长依帝里春。”
后面的四句,一是为了凑够六韵增加上去的;二是原诗写离别,不符合科举的主旨,因而加上“承恩”、“帝里春”之类的语句。
“灵和柳”是祥瑞之树,又以“帝里春”呼应题眼“春草”,喻国运昌隆。
用千古名句作为院试的应试诗,这不是杀鸡用牛刀,简直是大炮打蚊子了。
接下来的策论之类的,在萧澈两世为人的经验下,根本不足一提。
这一场院试,也就顺顺当当地完成,就等着好消息了……
萧澈觉得,这秀才什么的,已是三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
距离放榜,还得半个月的时间。
这半个月里,萧澈的日子变得安逸起来。
隔天就去清河边垂钓,每次都满载而归,将那些同样去钓鱼,却一无所获的村民气得牙痒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