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时锦只是犹豫了一下,就戴上斗笠,过去和那户人家商量:“你们这个炉子,卖不卖?”
那户人家毫不犹豫:“卖!”
而且他们家不要钱,只要粮。一斤粮,就可以把炉子给时锦。
时锦就知道,这家人肯定缺粮。
她也没犹豫,直接就回去拿粮来换了。
然后那妇人就给时锦拿了个新的。
时锦反而愣住了。
那妇人腼腆笑了一下:“都是自己做的,上次多做了一个。”
时锦拿过炉子,感叹:“这手艺很实用。这么多人往南边走,路上肯定会下雨,有个这个小炉子,好歹能喝口热水。”
相信这个时候如果能摆摊卖这个炉子,过路的,条件不错的,都愿意买一个。
时锦带着泥炉子回去的时候,就连一向最抠搜的方菊都没说换得不值。
现在天还不够暖,一下雨气温降得厉害。
再喝凉水,感觉浑身上下都冷透了。
方菊看着那泥炉子,一个劲儿感叹:“早知道出城时候,就把家里那个熬药的小炉子拿上了。”
柔妮儿摸了摸那个小泥炉子,说了句:“这个也不难做。要是有黄泥,咱们自己都能做。”
时锦听到这里,心里一动。如果自家能做出这种小炉子的话,以后雨天还没准能发一笔小财。
不过,这种事情也就是想想。
这东西很沉,除非是住下来,否则带着几个成品炉子赶路,那简直不可能。
但这个事情提醒了时锦,或许以后可以在空间里放几个,等到哪天下雨,没准卖给需要的人,还能小赚一波。
当然,客户目标群,还是富人。
这些匆匆逃命的富人们,难免有个缺东西的时候。
这次赚的金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时锦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发财的路子。
有了开水,就着热水啃冷饼子也没那么难受了。
像孙大夫他们这样的老人,还可以把饼子放进热水里泡一会儿,再慢慢吃,多少也能软一点。
时锦则是在想:如果能把炒熟的粮食磨成粉,直接吃糊糊,其实下雨天也挺方便。
最后,时锦抬头看天:什么时候能天晴?如果不天晴,这几天要做点什么?
想来想去,时锦也想不出来。
最后就决定睡觉。
是的,睡觉。
睡觉消耗少,可以节约粮食,还可以休养身体,对于他们来说,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活动。
第二天还是下雨。
柔妮儿一大早起来后,看着天就叹了一口气,然后跟时锦商量:“我去河边放个笼子,守着笼子时候,顺带钓鱼吧?”
她出去,就需要穿斗笠和蓑衣。
一共就两套,所以当然要和时锦商量。
时锦同意了。包括陈东说想跟着一起去,也同意了。
至于留下来的人……时锦就干脆喊方菊裁油布。缝帐篷。
不过缝之前,时锦捡了个棍子,喊来秦福,先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个草图,确定了一下帐篷的样式和结构。
这样才好决定顶棚缝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