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研究所,实验室。
厚重的合金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这里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只有头顶上数十排无影灯投下的、亮如白昼的柔和光芒。
空气净化系统发出低沉而持续的嗡鸣,将一丝一毫的尘埃都过滤干净,确保了环境的绝对洁净。
白杨站在实验室的正中央,闭着眼睛,脑海中那副庞大而复杂的《基础级别机械骨骼技术》图纸,正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一页页翻过。
成千上万个精密零件,数十种闻所未闻的复合材料,还有如星河般浩瀚的控制代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具充满了暴力美学的钢铁造物。
这具机械骨骼,被命名为“刑天”。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白杨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那股独有的、冰冷的机油与金属混合的气味,让他纷乱的思绪瞬间变得无比专注。
他睁开眼,目光如炬。
万丈高楼平地起。
再宏伟的造物,也要从最基础的单元开始。
对于“刑天”而言,这个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单元,就是能源。
没有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心脏”,再精妙的钢铁之躯,也不过是一堆废铁。
图纸资料中,“刑天”的能源核心,是一种被命名为“固态高密度压缩电池”的东西。
它摒弃了传统铅酸电池或镍镉电池的液态电解质,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固态聚合物作为传导介质,能量密度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电池的数十倍,并且拥有极其恐怖的瞬间放电功率。
这,就是他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
白杨走到一台从德国运来的材料分析仪前,将自己早已写好的材料配方输入进去。
屏幕上,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开始飞速闪动,银河一号超算中心强大的算力,在瞬间便开始模拟这些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原子结构变化。
几分钟后,一份优化后的配方出现在屏幕上。
白杨没有丝毫耽搁,转身走向了另一边的材料合成区。
他穿上白色的防化实验服,戴上护目镜,开始有条不紊地操作起来。
从惰性气体保护箱中取出高纯度的锂锭,用激光切割成精准的薄片;
在真空蒸镀机中,将固态电解质的几种核心粉末原料,以原子级别,一层层地喷涂在基板上;
再通过高精度压力机,在数万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正负极材料与电解质隔膜压制成一个致密的整体……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极致的精准和绝对的专注。
哪怕是一个微克的材料配比误差,或者千分之一毫米的压制瑕疵,都可能导致整个电池的报废,甚至在激活时引发剧烈的爆炸。
时间,在这一次次枯燥而精密的重复操作中悄然流逝。
实验室角落的时钟,时针已经转过了不知多少圈。
白杨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饿了,就啃几口后勤处准备的干粮;
渴了,就灌几口凉白开;
困到极致,便在行军床上和衣而卧两三个小时。
他的眼中,只有那些冰冷的仪器,只有手中正在逐渐成型的零件。
……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