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白杨带头,所有人几乎是同一时间放下了碗筷,擦了擦嘴,又精神抖擞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计算机房里,键盘的敲击声再次变得密集。
实验室里,仪器的指示灯闪烁着规律的光芒。
绘图室里,铅笔在图纸上滑动的沙沙声,谱写着未来的篇章。
这个除夕夜,对于研究所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注定终生难忘。
他们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春晚的欢声笑语,但他们心中充斥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亲手铸造一柄能够保卫这个国家的利剑。
时间一天天过去,日历翻到了大年初八。
这一天,对第四代战斗机项目组,乃至整个研究所来说,都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
清晨,项目核心计算机房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几十名核心科研人员围在几台大型计算机前,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最后一行数据流。
张明站在主机旁,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双手紧紧地攥着一份报告,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白杨站在他身后,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但那双锐利的眼睛里,也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计算机风扇的嗡鸣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终于,随着最后一个回车键被敲下,屏幕上所有的数据流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绿色的“COMPLETE”字样。
整个计算机房安静了一秒钟。
下一秒。
“成功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声音因为过度激动而变得有些嘶哑。
这声嘶喊仿佛一个信号,瞬间点燃了整个房间。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所有数据模型全部通过!理论验证完成!”
“天呐!我们做到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压抑了数月的疲惫、紧张和压力,在这一刻尽数爆发。
欢呼声、呐喊声、甚至喜极而泣的呜咽声,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几乎要将机房的屋顶掀翻。
年轻的科研人员们互相拥抱着,又蹦又跳,像一群孩子。
几位年长的老专家,此刻也顾不上平日的稳重,激动地摘下老花镜,用手背擦拭着的眼角。
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从理论层面,从数据层面,第四代战斗机,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白杨构想中的未来武器,已经彻底成型!
它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梦,而是拥有了坚实骨架和血肉的雏形!
白杨看着眼前这群欢呼雀跃的下属,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清了清嗓子,抬手向下压了压。
原本喧闹的机房,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无比的崇敬和信赖,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同志们,”白杨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成功了。”
“这一个多月,不,应该说是这几年来,大家付出的每一滴汗水,熬的每一个夜晚,都没有白费。”
“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一个奇迹!”
“我,白杨,为能和你们并肩作战,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机房里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比刚才更加热烈,更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