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接下来的几天,白杨几乎进入了一种废寝忘食的状态。
他整个人都沉浸在了这个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世界里,沉浸在那些微观的磁畴翻转和宏观的数据洪流之中。
连他一直最挂心的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那边的进度,都暂时放了下来。
每天,他只给自己留出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两个小时的时间。
这段时间,是他唯一的“休息”。
他会走出办公室,活动一下僵硬的身体,然后开始处理研究所里积压的各种文件,审阅其他技术人员提交上来的问题资料。
“所长,三号风洞的压力传感器数据有些异常波动,我们排查了很久,找不到原因。”
“把原始数据和电路图给我。”白杨接过文件,目光如炬,只扫了几眼,便指出了其中一个不起眼的电容元件,“问题出在这里,这个型号的电容在持续高压环境下,性能会衰减,导致信号漂移。换成我们上次从东德进口的那批军规级元件。”
“是!”技术员如获至宝,茅塞顿开。
“白所长,关于涡轮叶片的新一批次铸造成品,良品率还是上不去,卡在百分之七十,您看……”
“急功近利了。”白杨摇了摇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上次给你们的‘定向凝固’工艺流程,你们是不是为了赶进度,把冷却时间缩短了十分钟?”
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顿时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回去告诉他们,慢就是快。我们的每一个叶片,未来都是要上天,要载人的,不能有万分之一的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我给的参数执行,一片也不能差!”
“明白!我马上就去传达!”
短短两个小时,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手底下堆满了各种疑难杂症的病历,而他总能精准地望闻问切,一语道破病灶,开出最有效的药方。
研究所的日常工作,在他的高效处理下,依旧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而一到下午五点,处理完所有杂事,他便会立刻回到自己的世界,继续那项庞大的知识整理工作。
林慧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将热好的饭菜和新沏的浓茶轻轻放在他的办公桌边,再悄无声息地带走前一餐的餐具和已经凉透的茶水。
她看着白杨日渐消瘦的脸颊和眼中的红血丝,心中满是担忧,却又不敢过多打扰。
她能做的,就是为他提供最好的后勤保障,让他能心无旁骛。
时间,就在这专注而紧张的节奏中,悄然流逝。
转眼间,五天的时间过去了。
当最后一张关于“交叉磁场垂直记录技术”的原理图绘制完成,白杨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靠在冰凉的椅背上,闭上眼睛,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从骨髓里涌了上来。
但这疲惫之中,又蕴含着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他睁开眼,看向自己的劳动成果。
办公桌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五大本厚厚的、用牛皮纸做封面的手稿。
每一本,都至少有两百页。
这里面,囊括了从基础的磁记录材料学,到磁带、软盘、硬盘的完整制造工艺、核心算法和设备设计图纸。
这不仅仅是一套技术资料。
这是一把钥匙,一把足以开启中国未来三十年信息产业大门的钥匙!
他拿起电话,声音因为连续几天缺少交流而显得有些沙哑。
“林慧同志,进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