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漫步诸天的道士太渊 > 第334章 心之所发便是意奇门雷火炼阴神(第1页)

第334章 心之所发便是意奇门雷火炼阴神(第1页)

下午,孩子们练完功,互相道别,各自归家。

喧闹了一日的学堂小院,终于安静下来。

崔福生正在厨房忙碌着准备晚食,太渊则与却非和尚、诸葛家四兄弟坐在后院闲聊。

太渊的目光扫过眼前这几位、

虽相识不过一日,但对方先前与他素昧平生,却因他之事千里奔袭、浴血厮杀的情分,他是记在心里的。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昨日之事,多谢诸位了。”太渊开口,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令人心安的力量,“只是我这身无长物,唯有些许修行上的浅见,若诸位不嫌弃,或可交流一二,也算全了此番相遇的缘法。”

五人闻言,精神皆是一振。

却非和尚最是直爽,蒲扇般的大手一拍膝盖,声如洪钟:“哈哈,先生您太客气了!那要不我们过过手,您给指点几招!”

他虽见识过太渊的手段,但武人性子,哪怕知道太渊厉害,也想实打实碰一碰。

太渊微微一笑,摇头道:“过招便不必了。”

昨日观战,他以阴神洞察,对五人的根底、优劣早已了然于胸。

“却非师傅的【破戒刀】,刚猛酷烈,杀伐决断之中却隐含一丝禅意,颇有“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的气象,这刀中之“势”,已是极足,但你的刀罡里缺了一点“意”。”

“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却非和尚嘴里反复嚼着这两句话。

只觉得一股从未有过的畅直冲顶门,他觉得这话太合他胃口。

但他旋即眉头又皱起:“先生您说我的刀缺了“意”?可是指佛法中所言“意根”?”

他修行多年,佛理亦通,下意识便往此处想。

佛法里认为,“意”是虚妄和执着的根源,佛家修行就是观察“意”所产生的念头之虚妄,看清它们如梦幻泡影,来来去去,并无实性。

佛教对待“意”的态度是:它是问题的根源,需要被看破和超越。

但却非和尚觉得太渊先生说的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非也。此“意”非彼“意”。太渊摇头道:“但凡修行,总离不开心、体、气、术、势之五者。”

“而心之所发,便是意。”

“它比之后天识神更为纯粹,更具能动之性。需将其从散乱“杂意”,锤炼为专注“神意”,再以此“神意”统御你周身之气、驾驭手中之术、贯彻刚猛之势。

他顿了顿,让几人消化片刻,才继续说。

“没有“神意”的手段,徒具其形,纵有开山裂石之威,亦不过是有去无回的死物。唯有以神意御之,方能劲力通透,凝而不散。曲直如意,变幻由心,方称得上活招。”

这番论述,源自太渊在大明世界的体悟。

大明世界天地元气活性较低,想要破开“玄关一窍”,凭水磨工夫积累深厚内功还不行,非得有至纯至坚的“神意”引领冲击不可。

故而对“神意”之研究,比绝大多数异人深刻。

说罢,太渊起身演示。

他并指如刀,随意向着十米外空地一划,一缕淡白色的刀罡“嗖”地飞出去,在地面留下一条笔直浅痕。

太渊仅仅用了一丝丝真炁,威力不大,做演示作用。

再一划,另一缕刀罡略呈弧线,也只是略微弯曲。

“瞧见没,这就是没有“意”的刀罡。”

随即,他神色微凝,指尖再次轻弹。

这一次,一抹刀罡激射而出,这道刀罡飞出十米,突然跟长了眼睛似的拐了个弯儿,在地面上画出一个完美的圆圈。

紧接着,数缕刀罡接连飞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