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漫步诸天的道士太渊 > 第313章 十三天人今日共叩天门(第3页)

第313章 十三天人今日共叩天门(第3页)

“佛家理念非但不否定无常,反而直接承认它,并提供了超越之道。净土宗许诺了一个稳定的“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归宿;禅宗则教导人在顿悟中超越生死,在“此刻”找到永恒。都是在倡导直面并超越无常,自然容易被接受。”

绯村剑心若有所思。

经过师父这么一指点,他好似山中迷路的人找到了一个方向。

他自己本人走的是“剑禅合一”的路子,精修剑道和禅法,剑心通明,意志通透,结合自身所见所闻,也大致明白了为什么儒学能在日本大行其道。

绯村剑心抬头道:“师父,弟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太渊颔首:“你说。”

绯村剑心整理道:“正因为自然不可控且充满威胁,所以建立一套精确、稳定、可预测的社会秩序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儒学不谈论来世,它专注于如何在现世构建一个稳定、和谐、有秩序的社会。通过“礼”来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规范和行为准则,创造一个稳定、可预测的世间秩序,以对抗外部世界的混乱和无常。”

太渊点头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安感和无常观,需要即刻的行动、秩序的构建和终极的慰藉。故而,要么如释家一样寻求涅槃超越,要么像儒家一样努力构建人造秩序,这是一种“对抗无常”的姿态。”

顿了顿,太渊接着道:“而道家思想,它需要的“土壤气候”是一种对天地自然的广博信任感和内在从容,这种心态只能诞生于地大物博之处。”

“好比华夏中土,虽也有灾害,可疆域广阔,山河稳固,黄河长江千年流淌,泰山华山万古矗立,人在其中,自然会生出‘天地长久’的稳定感,作为心理的底色。但在日本这个“摇动的船”上,这种深厚的安定感难以扎根。”

绯村剑心彻底明白了。

按照师父太渊的梳理分析,日本的文化属性基础是“天地骤变,吾辈当共同努力以存”。

这种源自地理环境的“不安”,缺乏对自然的终极信任感和深邃的安定感,为道家思想的进入设立了一道极高的心理门槛,因为那需要一种“天地长久,吾可悠然”的心理基础。

“唉——”他轻轻一叹,语气里有释然,也有几分无奈。

有些事情,真的是天注定啊。

那一次对话过去后,绯村剑心也算是放下了一丝执念。

境界有所提升。

又是数年过去,大明的航海技术越来越先进,从朝鲜半岛出现,抵达最近的日本对马岛,半天时间都不需要。

他对这个民族的观感向来复杂,抛去前世带来的负面印象,平心而论,太渊个人认为,这个民族勤奋、好学、能吃苦、够狠,不怕牺牲、服从、不要脸,这样的民族只要找到路子,一定会强盛。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太渊相信,人足够强,狼也会变成狗,不够强,狗也会变成狼。

为了让大明有着忧患心,能在压力下保持前进,太渊与朱厚照商讨后,没有选择去占据这片灾害频发的土地,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大明帝国作为东亚这片大地上影响力最强的国家,为了加强地区性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决定给予日本国相应的援助,帮对方建立起了基础工业和教育。

“既是学徒,总得守些我们的文化规矩。”朱厚照半开玩笑地对日本来的使者说。

日本皇室自然不敢怠慢。

为了更好地“承接”大明的援助,也为了向这位“老大哥”表忠心,皇室下了诏令,倡导举国学习“雅言”——也就是大明的官话。

一时间,日本各地都贴满了“学雅言、识汉字”的告示,连街头的小贩都得背几句“你好”、“谢谢”,否则连生意都做不成。

这股风气一吹,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日本的通用语早已变成了汉语,街头的招牌、官府的文书、甚至寺庙里的经文,都改用了汉字。每年开春,京都的【红莲院】都会选出最优秀的学子,背着行囊登上巨船,远赴大明的【黑白学宫】留学

只是几十年被压着学习汉语,学习汉字,跟着大明的步子亦步亦趋,这个国家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好似太渊前世记忆里的一些香蕉人,不少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潮流冲击,流行过洋节,说外语、喜欢西方食物风俗等等。

日本如今也成了这副模样。

以前的日语渐渐成了乡下老人才会说的“方言”,年轻人开口便是流利的汉语,写的是工整的汉字。

他们学着大明人的样子过春节、端午,穿宽袍大袖的汉服,连发髻都梳成中原的样式。

街头最时髦的打扮,是模仿大明江南的“书生巾”、“襦裙”,姑娘们以能唱大明的昆曲为荣,小伙子们则盼着将来能在大明定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