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漫步诸天的道士太渊 > 第258章 田家五行长生之问(第2页)

第258章 田家五行长生之问(第2页)

而且,娄元礼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是运用了大量简单易懂的谚语。

比如“月晕主风,日晕主雨”,“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行得春风有夏雨”;“东风急,备蓑衣”;“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等等。

第二步,便是使民富。

老百姓有了钱,才会有上进的动力,不然连生存温饱都有问题,如何进行修行?

这点要从税收上入手,农税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调整空间有限,而商税才是其中的大头。

关于这点,朱佑樘是赞同的。

他告诉太渊:“其实在丘浚邱阁老还在的时候,他在他的《大学衍义补》里就提出了重商主义理念,朕深以为然,还印发全国,让各地官员都要学习。”

“不是那么容易的吧。”太渊很肯定的说道,“肯定有不少人在那里哭穷。”

朱佑樘眼神不好看:“不错,不少人还说朕不应与民争利。”

“到底是与民争利还是与官争利,陛下心中自有分晓。”太渊淡淡的说道。

朱佑樘点点头:“此事本就不易,只能徐徐图之。”

已经主宰这个帝国十五年的朱佑樘,自然知道很多弊政所在。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他努力了这么久,才算是把朝廷的做事风气给稍稍扭转,至于更多的,只能等机会。

其实,朱佑樘不知道的是,虽然很多大臣嘴上说商人唯利是图,违反儒家道德秩序。但是很多传统士绅家庭也开始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同时经商,才能避免家族没落。

第三步,就是识字的问题。

起初,他本以为这一步会困难重重,然而在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令人意外的是,大明百姓的识字率比想象中要高得多,并非后世所误解的“愚民”状态,只是他们缺乏一些技能性知识。

大明开国时,太祖皇帝朱元璋就下过令——凡各县所属村庄以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教劝农桑为务,并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

主要目的是施引教化。

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等。

所以,只要不是犯了罪的罪人后代,多多少少还是识字的。

从另一个角度,在现在的大明,话本小说十分受大众欢迎,像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封神演义》等,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普通小老百姓。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大明朝普通人识字率很高,不然怎能看小说呢?

只是要是涉及到武功秘籍,要认识人体数百穴道,经脉方位,专业术语等,就不是普通人可以有渠道学习的了。

所以江湖上才会出现那么多的人练功走火入魔。

那些江湖人,机缘巧合得了一本秘籍,肯定不愿何人分享,必然是自己一个人琢磨。但是囿于见识,一朝踏错,就很容易走火入魔。

然后其他的问题还有很多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至于太渊为什么能打动朱佑樘,让他相信自己,并按照自己设计的蓝图去走。

那是因为,有一日,太渊找到了朱佑樘。

“陛下,你相信长生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